第十四章 入職(第2/2 頁)
,或許剛才還看到他坐在椅子上,再抬頭已經不見蹤跡。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業務已經非常熟練。
用順手了,主任安排任務都不用出屋,順手丟給周瑜。
乾的越多知道的越多,在周瑜搞明白二室主要職責之後,內心狂喜!
喔靠,批......
計劃經濟下,一盒火柴兩分錢,一斤鹽一角三分錢,花生油八毛三一斤,冰糕三分錢、五分錢,看電影一角錢,豬肉八毛三一斤,茅臺酒八元一瓶......在原有體制下,幾乎一切商品都是固定、統一的價格。
周瑜清楚這段歷史,在這之前三十年是這個國家的生存期,在世界兩大超級大國封鎖下,國內形成內迴圈執行體制。
如果沒有這種體制,很難說會發生什麼?
50年鋼鐵產量是多少?61萬噸!給全國農戶打農具都不夠用。
2015年鋼鐵產量是多少?4.1億噸!
你可以想象這兩者的概念,沒有舉國體制簡直不敢想象。
所以,你聽到的、所看的不一定是真相,每個人屁股下的椅子不一樣,角度也不一樣。
一直持續到中美關係破冰,外界封鎖才掀開一角,審慎地接觸、觀察這個國家。
在搞掉另一個另一霸之後,米國人信心爆棚,也嚐到了甜頭,策略也進一步完善,拉近身邊而後仿效對付前者手法搞垮這個大國。
如何破解原有體制束縛?
有聰明人在79年提出了雙軌制。
確切地說,生產要素價格實行計劃與市場並行。
而所謂的計劃內,恰好正是二室分內職責。
“鋼材78∶22;煤炭92∶8;石油83∶17;水泥64∶36;食品類59∶41;服裝類59∶41……”這是1985年前後,根據市場需求量確定的計劃內商品和計劃外商品的銷售比,每組數字前者是計劃內比重,價格是固定的;後者是計劃外比重,價格由市場決定。
有了市場價格這一軌,也確實有效地打破了指令計劃一統天下的局面,也曾一度給市場帶來了活力和生機。
但是,沒過多久它的消極因素顯露無疑。
計劃價格是固定的,而市場價格則是自由議定,越是稀缺價格越高。
比如鋼材,計劃價格700元,而市場價格差不多要賣到2000元,這種巨大的價差,能給人多大想象空間?
在這個市場資源匱乏年代,價格一旦失去了制約,失控是必然。
周瑜眼熱了,他原計劃本就是在體制內幹幾年,慢慢尋找機會。
但萬萬沒想到自己距離機會如此之近,看上去唾手可得。
只不過以他目前實習生的身份,也僅僅是眼熱而已,每天經他手的不知有多少,價值幾何?
但是,這與周瑜沒有一毛錢關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