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部分(第3/4 頁)
宇對此也很大肚,不兌現就不兌現吧,於是閻錫山成功的賴賬了。
不過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現在麻煩來了,張作霖再次大兵壓境,孫烈臣的八個師和張景惠的五個師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不是省油的燈。這可是足足三十三萬奉軍啊,晉軍名下到是有八個師,可都是那種人數不滿萬的雜牌師,用這樣的部隊去和贏得了直奉戰爭的奉軍去決一雌雄,閻錫山還真的是沒有半點脾氣。
“大家都說說,莪們山西這次該怎麼辦?”在沒主意的時候,召開一個會議來想主意顯然是個不錯的辦法,所以閻錫山把晉軍系統營以上軍官統統招到太原來開會。
閻錫山把主題一亮出來就滿懷期望的看著自己麾下的這些人,期望他們能給自己拿出一個好辦法來。而出席這次會議的晉軍軍官包括商震、徐永昌、李服鷹、張蔭悟、周玳、楚溪春、楊澄源、楊愛源、王靖國、傅作義、孫楚、李生達、陳長捷、郭宗汾等則立刻陷入思考之中。
閻錫山對待部下一貫優厚,這一點在民國並不少見,但要論及待人真誠,整個民**閥中恐怕也就只有這個閻錫山了。所以現在他有麻煩了,下邊的人自然是隻能悶著腦袋拼命想了。
但是這種危局之下辦法豈是好想的,最先開口的是資歷最淺的傅作義:“督軍大人,卑職願意帥部據險而守,擋住奉軍,但是光靠莪們晉軍怕是不夠的,您還是得找點外援。。。”
這號稱晉軍最能打的傅作義都這麼說了,其他諸如商震,徐永昌之類次一級的戰將自然也紛紛跟進,建議督軍大人向國民政府求援。
閻錫山是又好氣又好笑,最後也只能是無可奈何,誰讓自己手下這幫子兵那麼熊了。嗯,閻錫山到是忘記了一個說法,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歷史上的晉軍戰鬥力不強的關鍵其實還是在他閻錫山自己身上,不然同樣是晉軍在他手裡是個軟柿子到了傅作義手裡怎麼就變成“七路半”呢?
閻錫山點點頭,同意了這個說法:“這樣,就辛苦商兄和徐兄,你們各領一軍前往晉北和晉東迎敵,記住一點,只要奉軍不動手,你們就不要開火,能不打莪們還是不要打的,一打苦的還是莪們山西的老百姓啊。”
說道這裡他又看了看傅作義:“宜生兄,你就替我守太原就是了。我想來想去,這個最後的決戰怕是要在這太原城開打了。。。”
其實閻錫山和晉軍的高階將領們把問題想得有些嚴重了,張作霖其實並沒有開打的計劃,人家也是善於算計的。按照張作霖的算計,只要在山東藉助日本人的力量打敗了南方的王振宇,那麼接下來這天下還不是自己老張家的,然後自然是藉著天下一統的局面威逼閻錫山投降是了。當然閻錫山如果現在就望風歸降那就更好不過了,可偏偏平素軟弱的閻錫山這次卻如同吃多了藥一般,居然把麾下的晉軍八個師一分為三,商震,徐永昌各指揮2個師和孫烈臣,張景惠的部隊進入對峙狀態,而另外四個師則退入太原城中。一副死戰到底,毫不退讓的架勢,這下輪到張作霖自己吃不準了。打還是不打,這是個問題?
一時間之間,山東山西同時成為中國內戰的導火索所在。社會各界,尤其是南北兩京的知識分子紛紛對此表示擔憂併發出和平請願,敦促各方勢力以國家大局,民族利益為重。而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卻是個相反的例子,這個已經習慣在中國當太上皇對中國中央政府指手畫腳的英國老殖**義者現在興奮的不得了。自從自己錯誤的判斷了形式支援袁世凱稱帝並引發護國戰爭以來,整個中國就陷入了勢不可擋的崛起狀態。雖然白廳方面沒有責怪朱爾典,但是一直以一流外交人才自居的朱爾典卻十分內疚。因此他對於南方國民政府以及王振宇本人是充滿敵視的,這一點在中**隊擊敗德國人之後更是達到了頂點。在朱爾典1919年元旦遞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