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部分(第2/4 頁)
部分人,但是其餘各家諸侯也要分上幾根骨頭才是。
但是,家光將軍已經決定此番戰事結束後,接受南中軍的美意。不再進行轉封活動,九州之地全數歸屬於幕府,作為幕府的直轄土地。這樣一來,幕府便在日本具有了絕對壓倒性優勢地位。任何一家大名都不敢挑戰幕府的權力。
但是,若是各家大名沒有分到骨頭,這勢必會對幕府心懷怨念。為了平息怨懟,焉知家光將軍會不會學曹操一樣,借人頭來平息怨氣?而自己的這顆人頭,似乎長短寬窄輕重正合適啊!
幕府的幾位老中中酒井忠勝、阿部忠秋、堀田正盛、稲葉正勝這幾年見自己在將軍面前呼風喚雨。在背後做的那些小手腳小動作,自己又不是不知道,一旦那些大名們鼓譟起來,這些人不在將軍面前乘機給自己上爛藥那才叫見了鬼了!
被酒精和美食燻得兩眼通紅的德川義直見松平老中緊鎖的眉頭,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
“老中大人!您放著眼前的菩薩不拜。卻在那裡胡思亂想什麼?”
“大人的意思是?”
德川義直端著酒杯用油乎乎的嘴示意一旁舉著筷子正在研究魚生的李華宇。
“還請殿下教我!”
“這是家父帥的意思。”
華宇命人取過一封書信,翻檢出幾頁遞給了松平信綱。
“家父命人用快船送來。內中談到了九州平定後貴國重新恢復秩序的事情,更提到了不能進行轉封所面對的問題和解決之道。一家之言,算是我父子的美芹之獻吧!”
“賢喬梓的主意定然是為我德川家謀劃萬年之計!”
德川義直和松平信綱從座位裡離開先恭恭敬敬的向華宇行了禮表示感謝,這才開始閱讀這份家書。
守漢的信裡先是誇獎了兒子幾句,諸如闔家大小平安勿念之類的話之後,便是進入了正題,首先表示已經責令有司組織船隻往日本,運去糧食布匹肉類鹹魚等物以供軍需,這批船隻抵達日本後可以用來轉運軍隊用於征討叛逆。戰事稍緩時可將俘虜運回。
在信中,最關鍵的便是提到了在戰後重建的問題。
守漢很有見地的提出了將眼下的石高制恢復成石高與貫高並行的制度!
戰國時代的大名們計算年貢額度,有兩種基本方式,即“石高制”和“貫高制”。前者以糧食為標準,石讀作“擔”,本是重量單位,一石為一百二十斤,後來轉作容積單位,一石也即一斛,合十鬥或一百升或一千合;後者以貨幣為標準(當時日本國內不鑄錢,用的都是中國外流過去的銅錢),一貫即一千文錢,後來“貫”這個概念在日本也轉化為重量單位,一貫仍等於一千文,而所謂重量單位的一文,就是指的一枚永樂通寶的份量。
在咱們粗略想來,理當是商品經濟較發達的近畿地區採取貫高制(因為流通的錢多),而主要的糧食產地則採取石高制(方便徵收米糧),然而事實上的情況正好相反。大名們才沒有那樣溫良謙恭,他們既需要米糧來養活家臣,也需要錢幣去購買領地內不出產的各種物資,諸如鐵砲、馬匹等等,所以農民越是缺什麼,他們反而越要收什麼。
然而徵收錢幣作為年貢,甚至強制規定農民必須上繳永樂通寶這種質量好的錢幣為年貢。使得農民們不堪重負,紛紛逃亡,因此貫高制發展了一段時間之後,戰國大名們又被迫逐漸轉向石高制。等到豐臣、德川兩家崛起先後統一日本,則石高制也就在全國範圍內固定下來。後世對於戰國大名的領地大小、財政來源,往往用年貢額來推測和計算,一般也都採用石高制。
但是石高制還分表高和實高兩種,所謂表高,是指在所謂太閣檢地後所確定的年貢額,而實高是指封建大名所實際能夠徵收的年貢額。在德川幕府建立後。戰火逐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