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部分(第1/4 頁)
“李大人;國之干城啊!”
“但是如此一來;花費勢必巨大;耗費人力物力之多;也是可想而知。”
“公公也不必多慮;家父帥早在數年前便在南中大舉築路;以道路平坦便利來應對那些依託山川之險意圖負隅頑抗之人。比起平叛剿匪所花費的軍餉錢糧來;這種修路架橋所耗費的錢糧不過是九牛一毛。”
今天這頓晚飯;吃得令王德化大開眼界。頭一次知道原來剿匪也是可以靠大工程的。平息民間騷亂可以用大興土木來代替大軍進剿!
“要想富;先修路。”這是後世的真理名言。農業與手工業為主的製造業發展起來後;面對的就是流通的問題;如何將各地出產的糧食油料肉製品;運往各處城鎮供應那些工業人口和軍隊;同時將城市中出產的各類工業品運往各地;還有大量的木材、礦石從山林中運往四面八方;自然就是需要非常順暢的道路。
而利用大量的國家基本建設來拉動經濟;製造就業機會;可是經過喧子和歷史上最有名的小兒麻痺症患者二人共同檢驗過效果的。
那些流民、饑民什麼都沒有。就是有一把力氣。而對於他們來說。尋找到能掙錢;能夠米飯吃飽不時的還有燉魚燉肉吃的活計;誰會吝嗇賣力氣?
在守漢與兩廣官吏共同制定的修路計劃當中;以溝通兩廣的道路為幹線。以通往南中的道路為主線;從東到西;由南至北;將廣州與桂林聯通;之後一路在欽州、廉州一線往雷州半島去;在雷州半島南端登船;或是往瓊州府;或是往順化、九龍江、臺灣、柴棍、湄南河等處;甚至更加遙遠的十州、滿剌加、天竺等地。另一路則是從廣西過河直接從陸路進入南中地域。然後被分配到各處屯堡進行墾殖活動。
而且由於三條道路工程浩大;怕要建設長達數年;需要海量的僱傭勞工;不但是兩廣的饑民、流民被吸收一空;守漢為了填平勞動力缺口。還忍痛調來了三十萬倭人勞工晝夜築路不止。更有遠在兩廣外的流民們;隨著到廣東修路有飯吃有錢賺的訊息不脛而走;而遍佈湖廣、江西各地的流民也開始用腳投票;不斷地湧入兩廣地區。
聽完了如此宏大的計劃;不由得王德化公公有姓了。
“咱家這趟差使;果然沒有白出;能夠見到如此氣勢恢宏之事;也算是咱家的造化。”
不說別的;只說能夠將這數百萬人集中到工地上;保障他們的衣食餉銀;就是每天一個海一樣的數字。
何況;修路所需的各種材料;木料、石料、燒灰;工人們手中各種工具;修築橋樑時所有的金屬構件;工人宿營區內房屋的搭建;還有那些每隔五十里就要修築一處的驛站;給南中的各個工場製造了大量的鄂。
河靜製造、河靜冶金、燒灰場;沒有一處不是晝夜加班加點進行生產的。
守漢的這個大投入;不但將庫房內堆積的金銀變成了建設資金;而且;給各處的工場礦山提供又一個飛速發展的機會。就是普通的升斗小民也感到了兩廣築路給他們生活帶來的變化。欄子裡養的豬;魚塘裡養的魚;穀倉裡的糧食;地裡的油菜籽;都被築路這個巨大的黑洞一口吞了進去;留給他們的是一串串的通寶和一塊又一塊的銀元。
不過;這麼大的事情運轉起來;如果說不出事情;不招人嫉恨;那才真是見了鬼了。
“公公;我們查到了。”
在為王德化佈置的十分精緻的公館之中;隨行的錦衣衛百戶低聲向王德化稟告打事件的結果。
“李大人卻是有急事趕回了南中去處理。”
“從何處打探到的?”
用薄如蟬翼的茶盞輕輕撥了撥茶水上的泡沫;王德化很是悠閒的品了一口。
“潮梅警備旅旅長;副將吳標;感念朝廷提拔重用的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