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部分(第1/4 頁)
幕肪持�校�綰文芄黃返貿銎渲腥�叮�
“早就聽得長輩說揚州是個好地方,所謂揚一益二,什麼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更是聽得揚州蒲筐包蟹、竹籠裝蝦、柳條穿魚,本官和家父帥別無所好,唯有飲食一道。奈何,揚州如此對待我父子!”
李華寶的話,說得揚州諸多頭面人物個個汗流浹背,口中賭咒發誓並無慢待抵制爵帥之意,不知從何處傳出來的無根謠言,令城中一夜之間便是馬桶林立!
幾年之後,當有官員得知謠言的出處之後,當即便有殺人的心思。只因為那個時候,城外已經是遍佈敵軍旗幟。
而當日寧遠伯父子早已是慍怒之中拂袖而去。渡過長江直奔留都去了。
正文 第 374 章 君前奏對
張獻忠重新舉起造反大旗,又一次將主張招安的官員小臉打得通紅訊息傳來的時候,王寶、陳天華等人正在京城內外奔走忙碌。
京師內外城的街道格局,以通向各個城門的街道最寬,為全城主幹道。這些通向各個城門的大街,也多以城門命名,如崇文門大街、長安大街、宣武門大街、西長安街、阜成門街、安定門大街、德勝門街等。內中居民區以坊相稱,坊下稱鋪。全城共有三十三坊,一百餘六牌,七百餘五鋪。(很多地名沿用至今,大家有興趣的,可以在北京的城區地圖上查詢一下,比如說白紙坊。)
城內街道滿是塵土垃圾糞便,特別是溝渠壅塞嚴重,很多街道坍塌坑窪,顯是年久失修。城內街巷密集,許多街道都不端直,同王寶等人習慣的南中城鎮那種乾淨整齊有序比較起來,令他們感覺心頭一陣陣煩惡。
自從成祖朱棣將大明京師從南京遷到北京以來,原本各樣道路修整、溝渠疏通,甚至各街各坊的衛生情況,都有六部官員及五城兵馬司專門管理,甚至還規定沿街撒穢與亂倒垃圾,要枷號一個月發落,最少在萬曆年間,京師還是以整潔聞名。
從天啟年起,這一切都發生了改變。隨著一條鞭法帶來的後果顯現出來,大量的自耕農將自己的土地投獻到按照國家法律可以免稅的官員、貴族、太監,以躲避稅收,導致國家財政的一天天空虛,稅收的越來越少,城市環境就一天天變壞。每逢大雨,便水漫全城。泥濘難行。每逢天晴乾旱。便塵土飛揚,蠅蚋紛飛。這樣的衛生環境,怪不得連連爆發各種傳染病,軍民人等死於疫病者不計其數。
沿著店鋪林立。人流如織的朝陽門大街進城後。城內各街道又是一樣遍佈流民與乞丐,因為無人收容。他們只能睡在兩旁的屋簷底下,似乎很多人己經身體僵硬,顯然已經是病餓而死了。
大明曾設各樣的養濟院、飯堂、又開設粥廠,為饑民發放錢米。援助醫藥,埋瘞棄屍等,不過顯然賑恤能力嚴重不足,救濟只是杯水車薪。
王寶不由得在馬上一聲長嘆,他也是從這樣的死亡線上掙扎而來,而陳天華等人看著街上情形,同樣的皺眉不語。臉上滿是沉痛之色。
與滿街流民相比的,還有另一番不一樣的情形,便是街上各衣著光鮮的豪強商賈,富門家奴們。他們出入前呼後擁,所穿所使之物皆是豪華奢靡,看著這些人,街上流民有的麻木,有的羨慕,有的眼中則滿是仇恨。
身為大明都城,京師當之無愧為天下 第 374 章 儉,不想竟然節儉到了如此地布。
據南中商人們日常上報的街談巷議,平日崇禎衣衫破舊了,都是讓周皇后自己縫補,吃的也是粗茶淡飯,用的器具則更是簡單,為了籌備軍餉。他連自己所用的銀製夜壺都拿去賣了。只怕崇禎的生活質量還不如宛平縣的知縣。
想想歷史上崇禎皇帝的結局,再想想李自成進京後,組織的比餉鎮撫司從京師的官員富戶中拷掠出七千萬兩銀子,而清兵在多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