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第2/5 頁)
這等小節劉曄也懶得去糾纏,便由得他去了。
主人相送,袁譚也不好依舊坐著,也起身來相送幾步,後來他留在城中與孔融屬下套近乎、拉關係,其用意何在自不必細表。
劉曄一路出得北門,典韋和趙雲果然依著他先前命令。在這大約兩個時辰內,城外偏西方向兩百步外便紮好了一座大營,遠遠便可眺見中軍營帳中那高高的玄色大旗迎風招展。。。。。
歸到營中,見到一切都井井有條,劉曄依例嘉勉了趙雲、典韋幾句。所有功勞亦專有主薄記下,待回返後自然會論功行賞。一切權力再接回手中,劉曄作的第一件事卻是轉頭對太史慈問道:
“子義先前有言孔北海常使人照顧汝之親母,先前事務繁多我亦未深思,如今得暇細想,只怕伯母便在這北海國之內,不知是否如此?”
“主公所料不錯,因戰亂家母確實避居於劇縣,離此僅有五十里地,主公問起此事。不知有何吩咐?”
饒是太史慈頗為精明,他也弄不清楚劉曄不安排如何應對戰事。卻問此事之用意。
吾之疏忽,此次北海之圍已算解決,若吾所料不差,則現時黃巾便存著撤退意思,只是因為我軍盡是精騎,他等要退也沒那般容易。故而有些進退維谷。”
如此輕易便將黃巾擊敗,劉曄並沒有多少高興意思,不在一個水平層次上的戰鬥,便是勝了,那也是應該的。
只聽他再往下說道:“故此,我不擔心如何破敵,卻想著伯母只怕是在擔心子義安危。現時局勢穩定,亦無必要立時強攻黃巾大營,子義便領著五百精騎先回劇縣將伯母接到軍中,吾自會派人好生伺侯著,等一切安定再派人送往薊城安居如何?”
對於太史慈母親患病一說,劉曄也是聽說過的。但他沒必要在這等細節上也處處顯示先知。這樣反而會讓下屬覺得不自在,隨著年齡的增長。劉曄行事間更見成熟穩重,細節上地問題自然而然都會稍作考慮,加以剋制等等。
謝主公!”
雖然只是簡單的幾個字,卻也表現出太史慈此時激動複雜的心情。
正常情況下,軍營中歷來是不許婦人進入的,便是以往戰時經常徵用婦女運糧等等,迫不得已需得招用女兵,那也是另外分隔,不與大隊混居一起。
太史慈其實心底也在擔心著母親,畢竟她是住在鄉野,而非城池之中,如此亂世就怕事出萬一。現今劉曄親口下令教他將母親接來,雖然軍營中環境有些糟糕,但現時看來這裡畢竟是絕對安全的。而這個時代地百姓們,也沒有那般怕事,會被刀槍劍戟所嚇倒。
“去吧!早些回來!”
劉曄輕輕一揮手,下令牌,接令的太史慈重重抱拳一禮,然後便出門點齊部曲出營往東去了。
“子揚……”
趙雲和典韋從劉曄下令開始,就有些欲言又止,最終典韋剛鼓起勇氣想說什麼,便見得劉曄搖搖頭,淡淡說道:“常文,子龍你們不必多說,我自知道你們意思,但我相信子義。不必因為他剛投不久而心存顧忌,有些人一旦他表了忠心,只要主上不負,他便會效忠到底。如此難得之人,也許……子義不是最後一個!”
以誠待人,這個說著容易,但做到的就屈指可數了。畢竟“知人知面難知心”,所謂有識人知人之明的賢主,那也終究多是表相而已!無論哪個時代,利益永遠是絕大多數人效忠合作的根本保證,真正講“忠義節氣”者實在少了些。
劉曄是幸運的。
他有後世經驗作參考,可以結合自己所見,很快下定義一員名將是否可以“用人不疑”!在他屬下:張飛,典韋,趙雲,以及剛歸的太史慈都是屬於可以盡用的坦誠之人,在別的上位者經常考慮著如何控制下屬,暗下牽制監控費盡心思時,他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