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我是黑戶(第1/2 頁)
我完全忘了“我”是個黑戶這茬兒……
“我”是個黑戶,因為李晉小時候就丟了——準確的說是被人拐賣了。
後來他媽媽也沒了。
正常情況下,人都沒了肯定要去銷戶的;像李晉這樣的,基本上管家——也就是福伯就會黑銷戶了。
電視上那種動不動就打死人的事兒其實並不符合事實。
雖然確實有因為家暴(也就是因為所謂的家法處置)而被打死的家僕,但是肯定不是電視上那樣、一言不合就“杖斃”。
真的要是動不動就打死人,光銷戶都得很麻煩。
換句話說,要是真的一言不合就被打死,那戶籍制度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雖然大家總是想穿越到長安,但是生活在唐朝也是需要戶口本和暫住證的。
中國的戶籍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
當時諸國征戰,人口成為最重要的資源(沒有之一);賦稅、伕役、兵丁,這些都來自人口。
秦國在商鞅的主持下,率先建立了嚴密的戶口登記制度:禁止民眾自由遷徒,民眾不得已需要外出住店時,必須持有官方開具的介紹信,否則客人與店家一塊治罪。
正是透過建立這樣“變態式”的嚴密戶籍制度,使秦國獲得了強大的財稅汲取能力與全民動員能力,最終在七雄大混戰(七雄爭霸戰)中脫穎而出。
這個地方還有個小插曲,秦末、劉項爭霸,劉邦的軍隊攻入咸陽,諸位將士都忙著搶奪金銀財寶,搶奪美女,蕭何則第一個搶先收繳了秦王朝的戶籍檔案。
後來,“漢王(劉邦)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也,以(蕭)何具得秦圖書也”。
港真,如果不是蕭何得到了戶籍制度,也許劉邦能不能得天下還不一定呢。
戶籍制度有兩個最重要的功能:一是保障徵稅徵役,二是實現社會控制。歷代王朝建政之後,首先必做的事情之一便是統計、登記全國人口。
蕭何顯然幫劉邦省了很多事。
漢代幾乎完全繼承了秦朝的全民戶口登記制度,將全國的地主、自耕農、僱農、傭工、商人,全部編入國家戶籍;這在歷史上有個專用名詞兒,叫做“編戶齊民”。
統治者要求各縣在每一年的仲秋,都要進行“案比”。
案比全稱是“案戶比民”,是漢代的戶口登記與核查的手段。
放在現代說,就是人口普查——這應該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口普查了。
案比的主要目的是改造戶籍。
戶籍登記的資訊包括:戶主姓名、性別、年齡、身份、籍貫、家庭成員的數量、性別及其與戶主的關係、財產(包括奴婢數目)等等。
然後,縣衙將各戶戶籍都匯總、造冊之後,上報郡國,郡國再把各個縣衙上報來的“戶籍”都分類匯總好後上報給朝廷。
朝廷則設立“計相”與“戶曹”,管轄全國戶籍。
所謂計相,是一種官職,主要負責總管國家財政;從漢朝直至唐朝,都有計相的存在,但是意思不盡相同。
戶曹則是朝廷六曹中的一部分,主要負責掌管戶籍,賦稅徵收,國家與各單位郡縣的會計預算等。
到了唐朝,戶籍制度已經非常完善,當然,是封建社會中的完善。
唐朝時期,形成了“編戶”與“非編戶”兩個不平等的階級,編戶為良民(自由民),非編戶為賤民(非自由民)。
換句話說,雖然制度很完善,但是國家的編戶齊民只覆蓋了一部分人——良民,另一部分人則屬於賤民,沒有資格編戶,只能附籍於主家。唐代的賤民主要包括給官府服役的官賤民,如工戶、樂戶、雜戶;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