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開疆拓土 新建南州(第1/2 頁)
因為之前孟人部族太大了,七八十萬人加上奴隸近百萬人口,已經是一個國家了。
只是當時東南亞還沒有國家的概念,只有部族,更先進一些就是部落聯盟的組織形式。
諸葛亮心想也許中國夏朝之前,也只是部族或部落聯盟的組織形式,因為還沒有發展成文化,進而發展成國,所以才沒有文字與遺址被發現。
有13萬討伐軍,特別是徐盛帶領的討伐軍有一半是身經十幾戰的老兵了,再加上積極主動又熟悉地形的南漢城軍.
討伐勐素部落就如秋風掃落葉,兩路夾擊下,很快就將勐素部落,剛剛還是農民的大軍,打得大敗。
湄南河中游平原,清邁以南,西到安達曼海,東到棟帕耶費山,南到暹羅灣全部掃平。
最有意思的是一個叫蘭坤的領袖,他能成為勐素部落的坤,真不蓋的,對時勢的掌握非常到火候。
連輸三戰之後,他就帶頭投降了,並且一路成為忠誠的帶路黨,協助清剿勐素部落大大小小的各部族。
在他的帶路及建議,每每打中其他部族的七寸,總能死傷最少人,又能一舉攻破部族,向北直達現今的清邁城。
素人部族是清邁的最大部落,在此還發現有苗人部落,會少量的漢語。
蔣琬也沒有過多的考查,他覺得應該是從蜀或交州南遷的苗人後裔,也許是近期遷移而來的。
清邁風景秀麗,氣候溫潤,所以蔣琬在此建城,取名為清漢城,留300漢軍及1萬討伐軍在此駐守,同時將所有部族人員成為屯田客。
這裡大大小小有十一二個部族,所以都不是很大,比較容易各個擊破,乾脆全部成為屯田客,成為清漢城新居民。
沿湄南河還建了四城,分別為泰城、彭城、華城、光城,對應是現在泰國的素可泰、彭世洛、華富里,光城就是現在緬甸的仰光。
這是蔣琬覺得此處,會是一個良好的港口,以待安定了此地後,他還想繼續去探索海洋。
蔣琬為了地區的平衡與不再重蹈孟人部落叛亂的覆轍,以強大的軍力為依託,大量的移民,打亂部族的根基。
相互移民,特別對大的部族,超過十萬人的部族必須外遷,超過三十萬的部族必須移民三分之二。
還好,超過三十萬的部族只有三個,蘭坤所地部族就是最大的一個,達四十多萬人,一分為三。
一部分人遷往光城,一部分遷往南漢城,一部分留在泰城,蘭坤自己的家族也遷到了南漢城。
徐盛帶來的10萬討伐軍全部留在了湄南河流域,反抗激烈的部族全部成俘虜,用來修直路、水路和修建光城港口。
蔣琬還在各個部族徵集15萬討伐軍由徐盛帶回蒙河平原、湄公河流域,分散駐守各處.
滿三年計程車兵可以將家庭遷到他所駐守的城市成為軍屯家屬。
至此,湄公河中下游流域、湄南河中下游流域、蒙河流域平原、越南全部平定。
相當於緬甸東部以仰光向東、泰國全部、寮國南部、柬埔寨全部、越南全部全歸屬於漢朝了。
諸葛亮用信鴿回信,同意新建一州,取名為南州,治所在南漢城。
升蔣琬為南軍師、廣威將軍、南州刺史駐守南漢城。
升徐盛為廣武將軍、南州都尉駐守南河城。
升諸葛行為橫海將軍、南州副都尉駐守光城。
開疆拓土新建南州,增加了上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新增了近三四百萬人口,訊息傳到交州、荊州、揚州、益州,所有人都歡欣鼓舞。
只是現在還在高層中流傳,諸葛亮並沒有公之於眾。只是黃承彥、王粲、諸葛玄,甚至司馬徽都想去南州一趟。
最後在諸葛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