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河工李朔,廟堂之鬥(第1/2 頁)
趙胤乾在安撫完難民後,緊接著便回到了驛站。
他親自書寫了一封奏摺,將金陵城河堤潰敗的真相詳細寫明,並立刻派人快馬送往上京。
第二天晌午時分,在河堤衙役的陪同下,趙胤乾親自來到了遇龍河堤壩潰敗的現場。
此時洪水已經逐漸退去,水位也在恢復正常。
他看到河工們正忙碌地修復堤壩,心中稍感安慰。
站在堤壩上,趙胤乾望著滔滔河水,不禁問道:“這遇龍河的河水最終彙集到何處?”
一名河工聞言,恭敬地回答道:“殿下,這遇龍河西起雁山腳下的一處泉眼,一路向東流淌,貫穿整個趙國,最終止於甕城。”
河工頓了頓,繼續說道:“遇龍河的水患由來已久。我們金陵距離甕城不過幾十里路,都處在遇龍河的下游。雖然修築河堤可以阻擋一部分水勢,但一遇到大雨,河水還是會漫出堤壩,嚴重時甚至會沖垮堤壩。所以這堤壩也是反反覆覆修了好多次了。”
一旁的魏雅芝聽到這裡,不禁皺起了眉頭。她問道:“你們治水多年,難道就沒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嗎?”
河工猶豫了一下,說道:“其實倒是有一個一勞永逸的辦法,只是實施起來阻力重重。”
魏雅芝聞言來了興趣,搶話道:“什麼辦法?快說來聽聽。”
趙胤乾看到河工有些支支吾吾,便鼓勵道:“但說無妨,恕你無罪。”
河工深吸一口氣,說道:“小民想著,如果我們能在遇龍河的盡頭甕城,開挖一條副渠,將漫出的河水引入東海,那麼日後金陵和甕城就再也不用懼怕水患了!”
聽到“東海”二字,趙胤乾不禁想起了他曾經看過的趙國地理志。
上面記載著,趙國和魏國的東面都是一片汪洋大海,因此被稱為東海。
而東海之東究竟是什麼樣的世界,卻鮮有記載,因為沒有人到過那裡。
趙胤乾好奇地問道:“甕城距離東海有多遠?”
河工回答道:“不到二十里路。”
趙胤乾繼續追問,“你剛才提到的阻力重重,到底是何意呢?”
河工輕嘆一口氣,“殿下有所不知,挖掘一條新的河流並非易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同時還要徵收沿途的田地。小民粗略估算,開挖新渠至少需要二十萬兩黃金!”
趙胤乾點了點頭,表示理解:“我知道了,待我返回上京後,會向陛下奏明此事。”聽到趙胤乾的承諾,河工激動地下跪道,“殿下仁愛!此事若成,遇龍河下游的百姓將從此免於水患之苦!”
趙胤乾扶起河工,“你叫什麼名字?此事若行,本王定會力薦你來監工!”
河工起身拱手回道,“小民李朔!”
落日餘暉灑在金陵驛站,趙胤乾的身影在光影中顯得愈發堅定。
此時,一個金銀司的傳令兵策馬飛馳而來,進門急報:“啟稟殿下,押送賑災黃金的車隊已經抵達金陵郊外三十里處紮營,明日便可進城!”
趙胤乾眉頭微皺,問道:“為何比原先約定的日期晚了三日?”
傳令兵有些支支吾吾,回答道:“是金銀使範大人讓我們晚三日出發!”
趙胤乾聞言,心中頓時警覺。
果然不出他所料,有人在運送賑災黃金的過程中從中作梗。
而範尹若沒有趙奕哲的授意,怎敢如此行事?
他深吸了一口氣,壓下心中的怒火,對傳令兵說道:“本王知道了,退下吧!”
傳令兵應了一聲,轉身離去。
趙胤乾站在原地,凝視著遠方的夕陽,心中已有了決斷。
廟堂的奪嫡之爭,他再也不會退讓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