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部分(第4/5 頁)
塊領地。
1974年4月25rì,葡萄牙成功,新zhèng fǔ實行非殖民地化政策,承認是被葡萄牙非法侵佔的,並首次提出把交還中國。由於當時不具備的適當的交接條件,當時的周恩來總理提出暫時維持當時的狀況。
194年10月3rì,鄧小平首次公開提出用“一國兩制”的方針解決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196年,中葡兩國zhèng fǔ開始為問題展開合共四輪談判。197年,兩國總理在běi jīng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zhèng fǔ和葡萄牙共和國zhèng fǔ關於問題的聯合宣告》及兩個附件。聯合宣告說,地區包括半島、氹仔和路環是中國的領土,中國將於年12月20rì對恢復行使主權。中國承諾向實行一國兩制,保障人享有“高度自治、澳人治澳”的權利。
在這四百餘年間,東西文化的融和共存使成為一個獨特的城市。既有古sè古香的傳統廟宇,又有莊嚴肅穆的天主聖堂,還有眾多的歷史文化遺產,以及沿岸優美的海濱勝景。
“一凡,這裡真的很漂亮啊。”李巧兒坐在古董車裡看著歷史城區那些古老的建築,興奮地說道。
這古董車是耿一凡租來的,因為,耿一凡的駕照不是國際駕照,所以只能租這種古董車。如果你要是有國際駕照的話,那就可以跟租車公司租借一種迷你吉普車。這種車可載四人,費用平rì是450元,到了週末就是500元了。一般由午9:00~1:00作一天計算。這次沒租到那種迷你吉普車,不禁讓耿一凡產生了搞一張國際駕照的念頭。
耿一凡可不是那麼沒有情調的人,一到就進賭場裡去賭錢。而是先陪著李巧兒逛一逛這以旅遊、博彩業聞名世界的地方。
“別看現在很漂亮,以前它可是個小漁村,它的本名為濠鏡或濠鏡澳。因為當時泊口可稱為“澳”,所以稱及其附近盛產蠔即牡蠣,因此後人把這個名稱改為較文雅的“濠鏡”。清乾隆年間出版的《澳門紀略》中說:“濠鏡之名,著於《明史》。東西五六里、南北半之,有南北二灣,可以泊船。或曰南北二灣,規圓如鏡,故曰濠鏡。”從這個名稱中,又引申出濠江、海鏡、鏡海等一連串的別名。”耿一凡笑著給李巧兒做著解釋。
“啊,一凡,你怎麼知道這麼多,你是不是來過啊?”李巧兒聽把史記都搬了出來,很是驚訝。
“沒來過,我只是先做了功課。其實,這這個名字還有個來源,你想不想知道?”耿一凡笑著賣了個關子。
“知道你厲害,快點告訴我。”李巧兒見耿一凡賣關子,就嬌嗔地說道。
“呵呵,告訴你。這個名字還源於漁民非常敬仰的一位中國女神──天后,即媽祖,她又名娘媽。相傳,很久以前,一艘漁船在天氣晴朗、風平浪靜的rì子裡航行,突遇狂風雷暴,漁民處於危難。危急關頭,一位少女站了出來,下令風暴停止。風竟然止住了,大海也恢復了平靜,漁船平安地到達了海鏡港。岸後,少女朝媽閣山走去,忽然一輪光環照耀,少女化做一縷青煙。後來,人們在她登岸的地方,建了一座廟宇供奉這位天后,名為媽祖閣。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葡萄牙人從當時明朝廣東地方zhèng fǔ取得澳門居住權,登陸時向當地人詢問這裡的地名,因在媽閣廟旁,當地人便回答媽閣。於是,澳門便被命名為媽閣葡萄牙語的譯音,大陸多拼寫為cāo。”
“這位女神媽祖倒是挺好心的,我倒是想到她的廟裡去拜一拜。”李巧兒聽耿一凡說完後,就點頭說道。
“好的,我們現在就過去看看。”說著耿一凡就把那輛古董車開往‘媽閣廟’。
“巧兒你知道嗎,這媽祖廟在世界各地有5000座,有2億信徒。”耿一凡邊開著車邊跟李巧兒介紹媽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