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買紙(第1/2 頁)
走進書肆,李軒雙目無神,他是真的對這些經史子集不感興趣。
若是能看進去書,他直接走文官舉業多好,哪裡還會對武學有想法。
“承平,你不是才剛剛啟蒙,怎麼會對這這麼難聞的地方感興趣。”李軒看到堂弟一進書肆就兩眼放光,有點難以相信。
李承平笑笑沒說話,書肆中滿是油墨味,陳舊的書籍更是散發著黴味,但抵不住李承平再次見到這麼多書的驚喜。
進入書肆,這家書肆叫做渭水書肆,渭水鎮上的商鋪多有借用渭水噱頭的意思,當初李振禮開酒肆時,就有想過冠以渭水酒肆的名字。
但終究晚了一步,別人又不傻,早早就拿到了這個所謂的商標,生意看起來確實更好,渭水酒肆在整個渭水鎮上可以說是獨佔鰲頭,儘管鎮子僅有三家酒肆。
書肆內滿滿當當站滿了人,裡面面積是不小,可架不住人太多,哪怕現在是冬季,進入其中依然感覺到燥熱難耐。
而且李承平要收回剛才的話,書肆中確實難聞的很,書墨味道夾雜著讀者的汗味、腳臭味真的太過燻人。
沒工夫在乎味道,李承平瞧著各類書籍的價錢。
定睛一看,屬實讓他驚呆,明白讀書是燒錢燒的沒邊的一條道路,可沒想到會這麼離譜。
就拿他學過的啟蒙讀物來看,《千字文》、《三字經》、《百家姓》沒有一本是價錢低於一百文的,四書五經更是讓他沒力氣睜眼看,不帶名家註釋的,《論語》還稍好些,只要五百文,其他什麼《大學》、《中庸》則更加離譜,竟然直接要到了六百文。
李承平很是不解,“大伯,為何《論語》一本足足一萬五千餘字賣的卻比四千字的《中庸》便宜。”
“因為《論語》是書肆中供給士子抄寫最多,刊印最多的,所以不可用字數來衡量書籍的價值。”
接著,李振禮敘說著經史子集的區別。
“真的貴呀!”李承平很難受,他不知道這些書攏共要花多少錢,二叔帶的錢夠不夠。
書可以慢慢買,畢竟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急於練習書法的紙張確實不能等。
用於書寫的麻紙,五十文一刀,一刀大約有一百到一百二十張,根據紙張類別來分,更貴的宣紙和竹紙就不用多說了。
李承平還看到了珍貴的皮紙,皮紙是用動物皮革製作的紙張,質地堅韌,耐用性好,常用於珍貴書籍裝訂和地圖製作等。
別的紙張都是按一刀的整體價格賣,可這皮紙卻是論張賣,一張竟然賣到了五百文的價錢,半兩的價值,讓李承平不自覺的退遠了些。
麻紙已經是最便宜的,若是買些半成品的劣質紙張,寫倒是能寫,但寫出來大機率會侵染紙張,寫出來多半也不能看了,對於練習書法沒有多大意義。
書籍紙張的高昂價格,李承平都有些望而卻步了,他是真沒想到讀書這般艱難。
看來他原先想的隨便兜售些藥材賺點錢,是把問題想簡單了。
“不用擔心,家裡供你們讀書的錢還是有的。”
李振禮自然看出了侄子對價格的擔憂,覺得這孩子實在是太懂事了,再斜眼看了眼無所吊謂的李軒,氣的想給他來上一腳。
“承平,你現在主要還是買紙,以及好一點的筆墨,四書五經到時候我謄寫好後,等回村時給你帶回去。”李振禮拍拍侄子肩膀,讓他不用擔心錢。
對呀!李承平才反應過來,自家大伯就是個讀書人,還是個童生,家中肯定有四書五經,只是沒有家裡孩子人手一套那麼多,但給些時間,他再謄寫一份就是,完全沒必要花這些冤枉錢。
“當真是稀客呀!今日李先生造訪我這小小書肆,小店真是蓬蓽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