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5/5 頁)
後人員多
方交涉,才把瑾貴妃靈櫬發引出宮附葬西陵。故宮開放之後,才把永
和宮闢為鐘錶展覽室的。
造辦處
內務府的造辦處,就等於現在政府的工務部門,處裡是五行八作
網羅靡遺。當年奎俊(樂峰)雖然是翰林院出身,可是他曾任內務府大
臣,他接任之初很想把內務府內部好好整頓一番,尤其是造辦處魚龍
混雜,在乾隆時期各色人等有八九百人之多,就是到了同光時期還有
五百之眾。玉器作(雕磨新舊玉器)、銅器作(銅器工藝、響銅、亮銅、仿
古錫器)、牙子作(門窗桌椅花牙子)人手最多,約佔半數。最妙的是硯
工、墨工,也各有十名在處裡當差。
據說清官裡有一個不成文的老艦矩,就是阿哥們從開筆描紅摹字
起,一直到幸承大統即皇帝位,都得用未經使用過的新硯臺研墨。每
一位新主登基,內務府就得由造辦處置備大小二三十方端硯,專供新
皇帝使用。也就是前一位皇帝使用過的硯臺,續承大統的嗣君,絕對
不準使用,當然歷代相傳的古硯不在此限。硯石出在廣東的端州,安
徽的歙縣。硯工的手藝自然也以端州、歙縣最為高明精細,可是造辦
處的硯工,不斷製造新硯,修整古硯,見多識廣,所以造辦處制的硯臺,
不但閏肆呋麗,而且淵懿秀逸。早年進京的試子如能得到一方,無不
視同瑰寶,必定高中無疑。自從造辦處撤銷,這般老硯工不願南歸,大
都流落到了琉璃廠各大筆莊,仍操鐫制修理生涯。筆者曾經看過陳石
遺前輩得了幾塊端石,經過造辦處的硯工之手琢為端硯,雕雲九彩,螺
眼呈斑,名手鐫裁確實不同凡響。
至於造辦處的墨工來源,談起來也是歷史悠久了。據傳沅叔(增
湘)丈在中國畫會演講談到古墨,他說:在魏晉時代寫字才發明墨丸,
制墨工藝,最早是河北易縣、定州制的墨最好,到了南唐歙州李庭畦父
子把制墨工藝集其大成,歙、徽、婺源制的墨統稱徽墨,其名乃彰。易
縣、定州雖然是墨的發祥地,反而漸漸湮滅沒人知道了。乾隆年問,有
一次清理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