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9章 全力一擊(第1/4 頁)
由於情況有變,朱慈烺從中州直接飛往克里米亞半島,在那裡釋放禮包裡的艦船,而且更為安全,現在連奧斯曼帝國的都城伊斯坦布林,都已經處於倭軍導彈的打擊範圍之內了。
之前經過與路易十四的協商,對付同意朱慈烺先將印度禮包裡屬於他的那四分之一的艦船租借給大明海軍使用。
大明帝國將會無償每個月援助法蘭西帝國五億元,前期以三個月為限制,逾期條件順延,且之後會照使用艦船的具體數量與型號,一對一進行補償。
三哥那玩意雖然效能與質量均堪憂,但是畢竟是可以迅速馳援戰場的,其他方向都需要多花半個月以上的時間。
至於禮包裡屬於路易十四的陸軍裝備,都會以鐵路機動的方式運抵法屬印度,作戰飛機可以自己飛過去。
只要增援艦隊從黑海經過奧斯曼帝國控制的兩條海峽進入愛琴海,那就可以與前方作戰的奧斯曼艦隊匯合了。
朱慈烺召喚出來的包括18艘航母、6艘兩棲攻擊艦、6艘巡洋艦、60艘驅逐艦、72艘護衛艦、72艘常規潛艇、33艘登陸艦、24艘補給艦。
加上原本黑海地區的補給艦與被徵用的商船,艦隊補給艦總數達到66艘,在開戰之初用來自給自足是基本夠用的。
艦隊裝備492架艦載機,而且由於地中海是半內海,隨時可以獲得大明空軍與奧斯曼空軍的雙重支援,還有岸基防空部隊的幫助,在防空方面的壓力不是太大。
由於博斯普魯斯海峽在伊斯坦布林水域很窄,使得艦隊透過該段就用了將近一天時間,這還是在奧斯曼方面全力配合的情況下。
在敵情不明的情況下,艦隊將會先行進駐位於克里特島的錨地,等到空軍協調到位之後,再找個合適的時機,試試是否能夠收復蘇丹港。
朱慈烺是更傾向於等印加艦隊與鄭成功的艦隊進入地中海之後,三家合兵一處,再發動大規模進攻,如此一來會更有獲勝的把握。
但是形勢不等人,師仁的倭軍正在埃及大肆攻城略地,急得易卜拉辛每天都要打電話與朱慈烺商量反擊的相關事宜。
倭軍的進攻路線無非是三條路,第一條就是沿著尼羅河南下,第二條是沿著蘇丹灣南下,第三條則是沿著地中海西進。
北面是地中海,倭軍向東挺進的話,過了西奈半島就是大衛控制的地盤,完全沒有意義。
朱慈烺認為自己對師仁的戰略意圖猜的應該大致沒錯,這傢伙根本就不敢離大衛太遠。
一旦拉開距離,那就無法形成抱團取暖的態勢,最終會被聯軍分割、包圍乃至殲滅。
若是距離太近,便意味著沒有太大發展空間,猶如當初非洲中部那四家一樣……
師仁與大衛像兩隻試圖擠在一起的刺蝟似的,保持若即若離。
唯有如此,才能發揮各自最大的優勢,前提還是大明不使用核武器。
打常規戰爭就等於這場收官之戰的持續時間將會更長,消耗與損失也會更大。
但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對於老朋友的地盤,而且是最重要的運河沿線,不能用核彈洗地的法子來解決問題。
朱慈烺也不用擔心倭軍會離開這三條路,因為埃及內陸是很少有河流的。
倭軍離開水源,就很有可能被活活渴死,除非師仁會施法降雨。
假設出現最糟糕的結果,一旦讓倭軍竄入西非,最害怕的自然是路易十四。
法屬西非的部隊幾乎被之前的大叛亂給絞殺殆盡了,路易十四隻得又派了一批手下過去。
這是法國唯二的兩大海外稅收重地,而且是頭號產油地區,故而絕對不容有失。
毫無疑問,這些新抵達西非的法軍的戰鬥力,根本無法與倭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