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8部分(第2/4 頁)
的人,更加不多。鐵嶺衛以北的地區,只有當地的土著,幾乎沒有一個漢人。就這一點上,新帝國顯然是吃虧的。沒有人,你怎麼和別人爭奪啊?
軍務部和總參謀部的幾大巨頭,想來想去,最終還是覺得,應該加強遼東地區的漢人數量。要鼓勵內地的人遷徙到遼東,更要鼓勵已經遷徙到遼東的人,儘可能多的養育孩子。
只要有了足夠的人口,就可以和別人爭搶生存空間了。
“多生多養!”
“國家給補貼!”
張準毫不遲疑的決定。
當然,那些又是另外一番部署了。
如何增加東北地區的人口,那是政務部的事,張準只需要做出這樣的決定,具體的事務,就是下面的人去負責實施了。
白虎軍團的戰略方向,乃是帝國的西北。
明朝的版圖,將帝國的西北,圈得很大很大,其實,控制區域很小很小。朝廷實際的控制區,也就是到陝西行都司(今天的甘肅一帶)。出了嘉峪關,就已經實際控制不到了。
事實上,就是陝西行都司,也就是今天的甘肅,朝廷的控制能力,都相當弱。明朝對於邊疆地區的控制,主要是依靠衛所軍戶。將大量的軍戶,從內地遷徙過來,充實當地的人口。在明朝中前期的時候,這樣的政策,還有一點效果。但是到了後期,就完蛋了。
和內地的很多衛所一樣,陝西行都司的主要衛所,如甘州衛、肅州衛、永昌衛、涼州衛、西寧衛等,軍戶逃亡的情況,都十分的嚴重。特別是最西邊的肅州衛,幾乎已經是蕩然無存。明軍原本插在嘉峪關上的軍旗,都已經消失了上百年了。
特別是在萬曆中期,寧夏的哮拜造反,對陝西行都司的影響特別多。當時,甘肅的很多衛所,都跟哮拜有或多或少的關係。在經歷了哮拜的叛亂以後,甘肅各地的衛所,幾乎都被清洗過。但是,清洗容易,想要補充回來就難了。
明末,沒有人願意當軍戶,更沒有人願意到甘肅來當軍戶。到甘肅來當軍戶,還不如落草為寇暱。朝廷幾次想要補充甘肅衛所的兵員,都不了了之。沒有錢,沒有人,怎麼補充?到後來,陝西起義軍造反,甘肅等地的衛所,要麼附庸,要麼是逃散,一百個衛所軍戶裡面,估計剩下來的不到十個了。
事實上,到了崇禎年間,生活在甘肅這一帶的,主要是蒙古的韃靼部。他們和蒙古的土默特部落有些微弱的聯絡。但是從來不接受土默特部落的指揮。這些人,要是可以從明朝獲得好處,就會歸順,聽明朝的調遣。要是對或得的利益不滿,馬上就翻臉不認人。用有奶便是娘來形容這些人,一點都不過分。
還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就是當地的人,對伊斯蘭教的信仰,有逐漸擴大並且深化的趨勢。這對於漢人帝國來說,的確不是一件好事。伊斯蘭教的擴張性非常強,一旦讓他們在當地生根發芽,開枝散葉,以後想要清除,就非常困難了。
倒不是張準對伊斯蘭教有什麼威見,只是這樣的宗教,對於新帝國的統治,是相當不利的。他不希望看到自己的統治區域下面,有龐大的穆斯林群體出現。對於張準來說,蒙古人信教,是可行的,也是必須的。但是,他們應該而且只能是信仰佛教。
在朝廷投降以後,虎責軍的騎兵,開始向甘肅各地進軍。他們向張準反饋了一個現象,就是當地的韃靼人,還有信仰伊斯蘭教的其他人,都聯合起來,想要阻擋虎責軍進入甘肅。
搖擺不定的陝西起義軍,也有部分人悄悄的向西,試圖和韃靼人取得聯絡。
張準當然不會允許這樣的情況出現,因此,虎責軍必須向西,一直向西,一直將韃靼部全部臣服為止。在韃靼部的西面,是吐魯番(今新疆哈密周圍)和葉兒羌(今新疆南部)等地。這些地區,虎責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