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第2/5 頁)
五月初四,張準一直在毛家屯處理各項事務。
當天晚上,耗子前來報告:“王世新派人和我們聯絡,說是要和我們談判。”
張準沉默片刻,慢慢的抬起頭來,面色陰沉得好像是暴風雨前夕的烏雲。好大一會兒以後,烏雲慢慢的散去,張準的神色恢復了正常。他緩緩的說道:“談判?好啊!什麼時候?”
耗子說道:“明天。”
張準不經意的揚了揚手上的羊皮紙密信,點點頭,深沉的說道:“告訴他,他要是有談判的誠意,就到毛家屯來吧,我們歡迎,毛家屯的父老鄉親也歡迎。”
【今天的第四更送到~~~求收藏,求推薦~~~】
第77章 誰能搞個雲南白藥?
(0077)
【今天的第一更送到,求收藏,求推薦~~~】
五月初五,端午節。
明代習俗,端午節少女要佩戴靈符,頭簪榴花,出嫁的女兒則由孃家接回歸寧,稱為“躲端午”,因此,端午節又叫“女兒節”,是一家團圓的好日子。
端午節這一天,在全國的大部分地區,家家戶戶都會在門上懸掛艾草,在耳鼻等身體部位塗抹雄黃酒,以驅避毒蟲,還要飾戴小配飾以驅邪,或者是簪佩五毒與五端花草的紙符簪,或者是系各種綵線編成的,形狀似“錢”或“鎖”的護身符,曰端午索。此外,飲菖蒲酒、吃角黍(粽子)、杏以及賽龍舟等等也是比較盛行的習俗。因此,端午節又稱“天中節”。
以前,浮山所的軍戶們再窮,端午節也要搞些節目,在門口掛艾草,用菖蒲自己釀酒,熱鬧一下,也算是苦中作樂。不過,今年的端午節,毛家屯卻沒有任何節日的氣氛。在海邊,在山邊,都插著亡魂幡呢。死去的亡魂,還沒有得到安息,潛藏在內心的怒火,還沒有得到釋放,大家怎麼可能有心思過節?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王世新的談判使者來到了毛家屯。
使者名叫劉一平,並不是王世新的部下,而是浮山城裡面的一個棉布商,大約在四十來歲。明朝中葉以後,紡織工業非常的發達,江南地區尤甚。來自江南地區的棉布,完全佔領了山東的市場。大量的棉布透過運河,從南直隸運到山東,在濟寧、臨清等地卸貨,然後透過陸路,運輸到登州、萊州等地。
浮山所儘管位置比較偏僻,民眾同樣是需要棉布的,不可或缺。劉一平在浮山城裡面開設店鋪,已經有十多年的時間,浮山所的軍戶裡面,認識他的人,還算不少。總體來說,此人為人處事,還不算非常的黑,在大家可以接受的範圍內。這也是他被王世新派來談判的原因。
要是換一個大家痛恨的奸商,剛出城門,說不定就被憤怒的民眾給打死了。現在民眾們有張準撐腰,還真是有點天不怕地不怕的味道,看不順眼的人物,逮住了就是一頓胖揍。由於軍戶們的封鎖,浮山城裡面的黑心商戶,現在同樣是惶惶不可終日,坐立不安。
劉一平看到張準的時候,張準正抓著一個蟾蜍,用針刺破蟾眉,將蟾蜍汁擠出。這也是端午節的一個習俗,據說這樣可以治療毒惡。張準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決定試驗一番。要是真的能夠防止傷口感染的話,對戰士們將是莫大的福音。
受傷的戰士如何儘快的恢復,始終是張準非常關心的問題。按照標準編制,明朝每個千戶所,都配備有兩個醫師。但實際上,絕大部分的千戶所,這兩個醫師都是最先逃亡的。醫師和普通的軍戶一樣,每個月也就是一石的錢糧,同樣被長久拖欠。肚子都填不飽,怎麼可能有心思幹活?仗著自己有一技之長,自然是最先另謀出路了。好像浮山所的醫師,可能在嘉靖時期就已經不見人影了。
沒有了專業的醫師,日常行醫的,多半都是半路出家的郎中,後世俗稱的赤腳醫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