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3/5 頁)
後來的確是完全免稅了,商人成為擁有社會財富最多的人,卻不用承擔任何的稅負。
又有各種礦山,同樣是可以徵稅的。萬曆皇帝當年派出的稅監,儘管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受到猛烈的抨擊,但是在一定的程度上,還是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的。否則,萬曆三大徵那麼大的消耗,他怎麼支撐下來?那可不完全是張居正的功勞。
然而,崇禎朝和萬曆朝卻有很大的區別。崇禎朝是東林黨主政,東林黨本身就是大商家大地主的代表,他們當然不可能主動的上繳稅收,甚至毫不猶豫的封殺任何向工商業繳稅的動議。結果,崇禎只能將增加的賦稅全部攤派到可憐的農民身上,導致內亂越來越猛烈,最終引發無法挽回的後果。
有崇禎的教訓在前,張準當然不可能還打農業稅的主意。其實,還有個事實是劉航等人不知道的,明末是小冰河時期,氣候反覆無常,災害天氣頻頻出現,一會兒旱災,一會兒洪災,一會兒蝗災,迴圈反覆,就沒有個消停的時候,導致農業嚴重歉收,產量不足原來的三成。
在這樣的情況下,繼續徵收高額的農業稅,顯然是不可能的,農民根本負擔不起。如果僅僅是象徵性的徵收一點,那還不如不徵。事實表明,徵收農業稅的過程本身耗費就非常大,如果收取上來的農業稅還不夠耗費,乾脆免除算了。也算是一步到位,造福人民。
當然,免除農業稅的前提是,能夠賺取足夠的銀子,為軍隊提供軍費開支,為脫產人員提供俸祿。對於這一點,張準還是有計劃的。在精鹽的生意之外,他還計劃了其他的生意。
劉航聽了張準的解釋,沒有異議,點頭說道:“既然玉麟有解決財源的辦法,均田免賦,最好不過了。”
王銘宇和彭肥仔都非常敬佩張準的勇氣。
看得出,張準對於均田免賦,不僅僅是停留在口頭上,是有相當研究的,絕對不是誇誇其談。無論張準是出於何種目的,提出這樣的建議,都是一個劃時代的進步。
侯山平還是有些擔心,謹慎的說道:“玉麟,向商人徵稅,他們會同意嗎?商人在其他地方經商,都不需要繳稅的,而在我們這裡卻要繳稅,還會有商人到來嗎?還有,開挖礦山如果要徵稅的話,那還有誰來開礦啊?”
【今天四更12000字,現在送上第二更~~~~求收藏,求推薦~~~~】
第62章 每人五畝地
(0062)
【今天四更12000字,現在送上第三更~~~~求收藏,求推薦~~~~】
張準沉聲說道:“只要有足夠的利潤,商人當然願意繳稅。礦山如果沒有人來開發,我們自己開發。挖礦的利潤這麼大,不會沒有人心動的。好吧,舉個簡單的例子,粗鹽現在是沒有人要了,精鹽卻是供不應求,青鹽更是杯水車薪,只要我們有本事將精鹽和青鹽都鼓搗出來,不怕商人不蜂擁而來。”
王銘宇點頭說道:“就是。只要有利益,商人怎麼可能不來?”
劉航穩重的說道:“玉麟,精鹽的生意,現在還算穩定。但是如果打起仗來,官兵封鎖了即墨、膠州、萊陽一線,精鹽根本運不出去啊!有哪個鹽梟,有那樣的本事,可以不顧戰場的影響,繼續做私鹽生意?”
張準自信的說道:“我們不是還有海運嗎?我就不信,別的地方,就沒有人要精鹽。”
王銘宇疑惑的問道:“玉麟,你真的確信,即使打起仗來,精鹽生意同樣不會受到影響?”
張準肯定的說道:“是的。”
四人就沒有異議了。
張準沉默片刻,決定將自己的構思,全部丟擲來。他有條不紊的說道:“其實,我們賺錢的途徑,主要還是在海外。山東經歷了這麼多的動亂,本身已經非常的虛弱,市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