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叛亂(第1/2 頁)
十月十三,深夜。
或許是京城謠言日益囂張的原因,原本應駐守在京營的權貴們都紛紛回府“養病”,多日未曾巡查營地,就連名義上的京營總督英國公張維賢也只是白天敷衍兵部官員,不敢在京營久留。
各領軍權貴的微妙態度,加上營中愈演愈烈的流言,讓京營士兵們人人自危。那些與權貴有親戚關係計程車兵還能保持鎮靜,相信朝廷裁員不會波及到他們,但許多依賴微薄軍餉養家餬口計程車兵則陷入了恐慌。
忠誠於朝廷的將領們看在眼裡,急在心頭,神樞營的參將周遇吉就是其中之一。
...
夜深人靜,神樞營中篝火點點,許多將領不約而同聚集在中央大帳內,緊張地注視著首位的參將周遇吉。
"將軍,朝廷真的要裁剪京營嗎?"
猶豫片刻,一位校尉終於忍不住心中的疑惑,小心翼翼地提出了近日營中熱議的話題。
先是天子親自視察京營,接著是英國公張維賢陪同兵部官員核查軍籍,一些權貴甚至主動削減了府中的兵力。
這一系列動作無疑證實了那些流傳甚廣的“流言”並非空穴來風。
此言一出,原本嘈雜的大帳瞬間安靜下來,氣氛變得緊張,不少將領的臉上都顯露出關切的神色。以他們的地位,不必擔憂未來的“裁員”,但他們麾下那些沒有背景計程車兵卻依賴那份被層層剝削的軍餉生存。
如果朝廷真的裁剪京營,豈不是斷絕了他們的生路。
聽到此言,神樞營的副將周遇吉的臉色也陰沉下來。這些日子,每當兵部官員前來核對兵冊時,他都會巧妙地向他們試探,儘管未曾得到直接的回應,但從官員們的閃爍其詞中,他已隱約猜到真相。
京城三大營的兵冊理論上應有四十萬之眾,然而經過多日的審查,加上英國公府的張維賢和惠安伯張慶臻將家中“佔用的兵額”悉數交出,其餘的貴族們僅僅象徵性地讓出些許名額,做做表面功夫。
據周遇吉估算,就算把所有貴族釋放的兵額全算上,兵部所記錄計程車兵人數恐怕也不超過十萬,離滿額的四十萬相去甚遠。
雖說早在嘉靖時期,由於戶部和兵部無法全額髮放軍餉,這四十萬的兵額早已名存實亡,但如今的缺口竟高達七成,實在令人驚訝。
這其中的貓膩和牽扯之深,不言而喻。
周遇吉心裡明白,京營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只是沒想到年幼即位的天子立場竟如此堅定。
雖然沒有確鑿的證據,但他相信,近期軍營中流傳的種種謠言,恐怕都出自那些貴族之手。他們試圖煽動軍心,引發兵變,以此向天子施壓,這才是他們的真正意圖。
"告訴兄弟們,專心做事就行。"
"天子不會虧待我們。"
周遇吉舔了舔乾燥的嘴唇,坐在首位,目光深沉。看著帳中校尉們驚喜的目光,他緩緩說道。
京城三大營的勢力盤根錯節,大致可以分為“貴族派”和“平民派”。
前者與京城的貴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是軍隊中的“關係戶”,領取著軍餉;後者出身低微,依靠微薄的軍餉艱難生存。
此刻聚集在周遇吉帳中的將領,都出身微賤,憑著一身力氣在軍中摸爬滾打多年,才好不容易混得一官半職。
至於那些“關係戶”,一向高高在上,從不與他們這些“平民”打交道,平時也不住在營中,一年到頭難得見到幾次。
"將軍說得對,卑職也堅信朝廷不會為難我們。"
"那些關係戶一年到頭不來營地幾次,軍餉卻從不短缺。"
"朝廷總算做了一件對我們有利的事。"
原本凝重如冰的營帳瞬間融化,校尉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