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第1/3 頁)
嶽飛的上司樞密官劉浩,命令岳飛去收編一支以吉倩為首領的起義軍。在一天傍晚,嶽飛只帶領4名騎兵到吉倩營寨,勸他們參加抗金。吉倩等人表示願意歸順,但又顧慮會被金府殺害,嶽飛再三作了保證。不料有個人猝然向嶽飛猛撲過來。嶽飛眼明手快,順勢把那人打倒,立刻拔出劍來準備搏殺。這一下把其 餘的人都給鎮住了。吉倩終於表示降服。最後,嶽飛帶領這380人的流寇回到軍中,他們成了岳家軍的基本人馬。嶽飛的奇襲,得到了大元帥趙構的賞識,但是,嶽飛並沒有因此得到重用 ,僅補了個&ldo; 承信郎&rdo;小官。接著,在侍卸林一仗,殺金軍梟將,轉保義郎。
又有一次,嶽飛帶領兵士在黃河南岸操練,那是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大雪紛紛,連黃河都冰凍了。兵士們正在認真操練,突然嶽飛發現大隊金兵騎著馬,踏著冰,從河對岸飛奔過來,勢頭很猛。嶽飛沉著地對部下說 :&ldo;敵人雖然眾多,但是還不知道我們的虛實。乘他們喘息未定的時刻,大家來痛擊他們 !&rdo;說罷,他跳上馬背,帶頭向金兵衝去。一個金將飛馬舞刀而來,嶽飛搶先迎擊,一刀砍進他的肌膚一寸多,又抽出刀來,砍下腦袋。戰士們隨著奮勇戰鬥,把金兵打得大敗。這一戰,嶽飛和他的部下獲得戰馬幾百匹。
但是嶽飛這一支隊伍的零星戰鬥,雖屢有小勝,卻無法改變抗金大局。趙構當了大元帥後,深怕樹大招風,引惹敵人,汪伯彥也竭力慫恿他逃跑。兩人經過密謀,決定先派劉浩領兵南下滑州,揚言要解開封之圍,迷惑金軍,掩護自己逃遁。趙構和汪伯彥在十二月十四日出發時,仍然對軍士隱瞞真相,詭稱南下 湯陰,但是,實際的行軍路線卻是出相州北門,往臨漳(今屬河北)方向進發,採取的是避開金軍的逃跑路線。趙構和汪伯彥等人一路,不打旗號,悄悄地移軍東平、濟州(今山東鉅野),直到北宋滅亡,也未向京師推進一步。
嶽飛懷著南下解放開封的滿腔熱枕,但作為低階軍官,並不瞭解元帥府的內幕,也不瞭解大元帥的卑怯心機。眼看救援開封的計劃已落空,雖然不明不白,卻不得不跟隨著前往大名府。嶽飛根本料不到,這次隨軍遠行,與故鄉竟成永別。趙構逃走後不久,金軍包圍了相州,嶽飛的家鄉湯陰縣也淪陷了。
趙構到達大名府後,河北的幾支軍隊都向此地集中,宗澤首先趕來,但是身為副元帥的宗澤和汪伯彥的主張卻截然相反。經過激烈的爭論,趙構同汪伯彥私下商議,分兵兩路,宗澤南征,趙構和汪伯彥東逃。年近古稀的宗澤毅然承擔了救援開封的重任,嶽飛也成為宗澤的部將。
宗澤領兵同金軍打了十三戰,每戰皆捷。嶽飛奮戰疆場,殺敵立功,在宗澤軍中四個多月,立下了不少戰功。
五月一日,趙構在應天府即位,將靖康二年改為建炎元年,成了南宋的頭一個皇帝,史稱趙構為宋高宗。
高宗在稱帝之際,迫於嚴酷的形勢,不得不起用有重望的李綱,卻又對黃潛善和汪伯彥言聽計從。李綱積極貫徹抗戰路線,遭到執政的這兩個人的百般刁難,同時毫無主見、膽怯畏縮的高宗採納了汪、黃兩人向東南方後退的主張。
當大元帥府轉移到南京時,嶽飛跟隨宗澤隊伍也到了南京。嶽飛對年輕的帝王高宗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但是他處於黃潛善的羈束之下,接連幾個月無仗可打,因此心裡格外悶悶不樂。他官位不高,不瞭解朝廷的許多謀議與爭議,但是,從相州逃到北京,又從北京退至南京,皇帝的車駕愈走愈往南的事實,元帥府按兵不發,聽任宗澤孤軍作戰的事實,使他逐漸地明白,朝廷並無認真抗金的打算,只是一味地逃避。於是,他憋不住滿腔怒火,向皇帝上了一道奏章,即《南京上皇帝書》,這封奏章一上,刺痛了黃潛善、汪伯彥,因此被罷了官,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