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清洗和滲透(第1/5 頁)
公元前 221年,秦滅六國,天下一統。秦始皇站在高聳的城牆上,俯瞰著廣袤的疆土,心中湧起無限的豪情與決心。他深知,要鞏固這來之不易的統一,必須消除原六國勢力的潛在威脅。
秦始皇釋出命令,收繳民間私藏的兵器。鐵器的碰撞聲響徹咸陽城,兵器被源源不斷地運往熔爐,鑄成了巨大的鐘鐻和十二個金人,每個金人重達千石,放置在宮廷之中,成為秦朝強大的象徵。
與此同時,一場大規模的遷徙行動展開。秦始皇下令將天下的豪傑遷至咸陽,共計十二萬戶。這些豪傑通常都有著深厚的家族背景,在當地擁有巨大的權勢和號召力。他們的存在,猶如一顆顆隱憂的種子,可能威脅到秦朝的統治。
地方豪強們在自己的地盤上呼風喚雨,不可一世,但當他們被強制遷出熟悉的環境,離開根據地時,囂張氣焰便大為減弱。他們被集中到國都,置身於帝國的核心,處於秦始皇的直接監管之下。
在咸陽,天子腳下,豪強們不得不收斂起往日的跋扈。秦朝政府展現出強大的控制力,對於不服從遷移命令的人,絕不姑息。那些試圖反抗的豪強,無論是露頭那些試圖反抗的豪強,無論是露頭一個還是一批,都將面臨嚴厲的打擊。秦朝政府的鐵腕手段讓他們明白,順從是唯一的選擇。
這場大清洗不僅僅是對原六國勢力的削弱,更是對秦朝統治的鞏固。十二萬戶的遷徙,意味著原六國的有頭有臉有權勢的勢力被重新洗牌,他們的影響力被削弱,秦朝的中央集權更加穩固。
秦始皇的目光堅定而冷峻,他明白,只有透過這樣的堅決行動,才能確保秦朝的長治久安。他要打造一個強大而統一的帝國,讓天下歸心,讓歷史在他的腳下展開新的篇章。
在這場大清洗中,秦朝展現出了強大的執行力和決斷力。收繳兵器、遷徙豪強,一系列舉措有序進行,為秦朝的統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然而,這也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變革和矛盾,秦朝在鞏固統一的道路上面臨著諸多挑戰。
那些應命搬遷的六國豪傑歷經艱難,終於抵達咸陽,並得以安頓。然而,仍有一些豪強違抗朝廷法令,選擇逃亡。
秦始皇絕非仁慈之主。秦滅六國後,他並未仿效之前的帝王大赦天下,而是持續追捕罪人。
贅婿、商人和逃亡者有何共同之處?逃亡者已明確有罪,那麼贅婿呢?歷經殘酷的滅國之戰,許多戶籍資料難以查證。一個陌生的外鄉人成為某地的上門女婿,其過往歷史難以清晰界定。若背景清白,似乎無理由懲罰;但對於有嫌疑者,當時並無“疑罪從無”的概念,無法確定時,便視同逃亡者。同樣,商人在此指的是遊商,他們四處奔波,行蹤難定。若無法確定其合法性,也只能被視為逃亡者。
普通百姓,在戰亂結束後定會歸鄉,回到故土。而戰後仍在逃亡的人,必然是違反秦國法令、與秦帝國不合作的群體,是秦帝國的打擊物件。
秦始皇任用逃亡者為兵,攻取南越西甌國等地,其意圖顯然是:若能打贏甚好,若打不贏,既能消耗百越人的實力,也能消耗軍隊中的可疑分子。當然,軍隊的領導層、監軍和骨幹必然是可靠的秦人。作為炮灰的可疑分子,只能承擔最危險、最艱苦的任務。若戰死,便也罷了;若倖存,便賞賜一口飯吃,繼續接受下一項危險工作。
五十萬受貶謫者被流放至五嶺守邊,這表明受處罰的人數眾多。能被貶謫的只能是官員,這意味著統一後不久,秦開始對原六國留任的官員進行大規模清洗。五十萬可不是小數目,幾乎將原六國的中上層官員清洗殆盡。
至於那些治獄不公正及錯判、誤判案件的官吏,則被髮配至南越西甌的各個根據地及秦堡。秦始皇對逃亡者採取了嚴厲的政策。他視逃亡者為違反秦國法令、與帝國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