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部分(第3/5 頁)
加基座為93米,重達225噸(合49萬磅),是金屬鑄造。銅像內部的鋼鐵支架由建築師維雷勃杜克和後來建造巴黎埃菲爾鐵塔聞名於世界法國工程師居斯塔夫?埃菲爾設計製作。整座銅像以120噸的鋼鐵為骨架,80噸銅片為外皮,以30萬隻鉚釘裝配固定在支架上。
硬度應該足夠,即使收進搬指也不會因橫放而散架,外國人做雕像,搞得腹內空空,也不忌諱。
第二步就是能夠輕鬆的把雕像收進搬指,雕像是安放在一座混凝土製高46米的臺基上,該底座是由著名的約瑟夫?普利策籌集10萬美金建成,底座已成為美國移民史博物館。
是單獨把雕像弄走還是連底座一起弄走,陳維政有點為難,最後還是螢幕告訴他,這個基座是純磚混結構,只要一收上面的雕像,下面的基座就會垮塌,真正能夠收走的,只有雕像。陳維政自己一想也笑了,上面是鋼結構,下面是磚混,所謂拔出蘿蔔帶出泥,連泥也想一起弄走,有點不太現實。
已經策劃停當,就等晚上動手,還有幾個小時,本來還有個預案。去拉什莫爾山搞一個巨人頭扔五角大樓上,估計把巨人頭從山上搞下來,花的力氣比弄這個自由女神像還要麻煩,陳維政放棄了那個想法,不如用這點時間,去曼哈頓走一走,找個地方喝一餐。
找中餐,還得去唐人街,唐人街是英文Chinatown的中文翻譯。紐約華人有時稱其為華埠,有時也叫它中國街。準確的名字應該是“中國城”。唐人街的發展史也是海外華人的經商史。打從十九世紀中葉,第一個廣東人在曼哈頓下城開了第一家商鋪以來,百餘年間這裡就慢慢地匯聚了許多華人在這裡開店。他們當年作為開發美國西海岸的華工來到美國,逐漸東移來到紐約謀生。在人地生疏,言語不通的情況下,只有集中住在一起,相互幫襯同舟共濟艱難度曰。
置身於唐人街,陳維政覺得自己回到了國內的某個旅遊景區,不僅商店招牌用中文這書寫,路牌也以中文標明,中國式的牌樓古色古香,鮮豔奪目;朱門碧瓦,畫棟飛簷的房屋光彩照人,路邊的電話亭也是中國風格的寶塔形。不經意間看到這裡中餐館的架勢,再聞一下滿大街飄溢的中餐香味,你可能會以為自己是走在燕京東華門的食品一條街上。
不止是華人愛吃中餐,大部分美國人都喜歡吃中餐。陳維政看到旁邊一桌的白鬼,筷子用得比國人還順還溜。
突然,陳維政思維有點塞車,唐人街,自然是唐朝人的後裔,回去讓唐景天和吳丹奈一夥泡製出一套大明文化,在全世界再搞一系列的明人街。新明國的餐飲、飾品、手工藝品、木雕、甚至還有紅寶石,應該不錯。
北方降溫很嚴重,美國也好不了多少,寒風中,上街的人比往常少一些。時間已經到了晚餐的正點,漸漸的,餐廳裡開始滿坐,外國人吃館子不比中國人差,只是別人大多數有錢,中國人大多數沒有錢,所以別人吃館子叫享受,中國人吃館子叫'***'。陳維政一個人佔了一個小卡座,叫侍者上了一個小火鍋,這是一家牛肉火鍋店,以吃牛肉為主。小火鍋很地道,每人讀力小鍋,自己點的肉菜自己涮,陳維政要了一份裡脊,一份眼肉,一份百葉,一份黃喉,然後就是豆腐和青菜。徵得酒店同意後,拿出一瓶茅臺,自飲自斟。
老闆過來跟陳維政商量,讓他過去跟一對年輕人拼臺,把這張卡座讓出來給一夥四人坐。陳維政無所謂,讓搬就搬,拿著酒瓶筷子和酒杯,其它東西自然有小妹幫拿。老闆非常感謝,這樣他又可以多開一臺,多掙一份,讓小妹送了一份醬牛筋給陳維政。陳維政嚐了一口,這醬牛筋做得不錯,香脆可口。
“你好!”卡座對面的一對年輕人主動搭話:“你是共和國的還是民國的還是王國的?”
陳維政聽得一頭霧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