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4/5 頁)
”,相家稱為“年壽”。鼻柱應當平而直,不宜起節、偏斜、歪曲。鼻柱年壽區的對應內臟是肝臟。肝和膽互為臟腑表裡,所以年壽的左右區域,是膽的反應區;年壽的下方,是鼻尖區,古代醫家將這一區域稱之為〃面王〃和〃明堂〃。相家則將它稱為“準頭”、“土星”和“中嶽”。準頭的位置處於整個面部的中央,它的五行屬性為土,對應於內臟則是脾。準頭左右兩側是鼻翼,古代醫家稱為“方上”,相家則將它們稱之為“蘭臺”和“廷尉”,脾和胃這一對臟腑互為裡表,脾居內而胃處外,所以它們是胃腑的外反對應區。鼻翼的外側即相家所說的“法令紋”內側,這一區域有針灸所用的迎香|穴,這個區域是大腸的對應區,在橫斷面上仍然處於面部的中央,所以醫經裡還是把它稱為“中央”。肺、心、肝、脾四個內臟在腹部內,都處於腹膜之中,它們的外部反應區,都居於面部中線上的鼻區。唯獨腎臟,由於它在解剖學上居於腹膜後位的脊柱兩側,所以它在面部的對應區也遠離於中線,分佈於法令紋外側的大腸區水平線上。此即〃挾大腸者,腎也〃。腎臟與臍相對,臍在面部的對應區位於兩頰腎區的下方。鼻準頭水平線的上方,膽區的外下方,所對應的是小腸。此即〃面王以上者,小腸也〃。準頭中線之下是“人中”區,對應於膀胱和繁衍後代的生殖器區。此即〃面王以下者,膀胱子處也〃。子處,指男女內外生殖器。相家也指出〃
人中平淺而且不生鬍鬚者,多主無子。婦人也以人中深長者,善於產育。〃
望面部診病法
父母每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透過面部觀察來測知孩子的健康狀況是極為方便的一種方法。有素稱望面識病的說法,主要是觀察面部的氣色,中醫說:“看病必察色,察色必觀面。”正常人的面色微黃,略紅潤而有光澤。患病時色澤異常,即是疾病變化的表現,稱為病色。望診對觀察孩子健康狀況有一定意義。中醫理論中,將面部顏色分為青、赤、黃、白、黑五色。每種顏色又主不同病症。
(1)面色青紫:一般來說,面部青紫為缺氧的表現。中醫認為是氣血不通,經脈阻滯。多見於寒證、疼痛、驚風。當小兒高熱時,面部出現青色,以鼻柱與兩眉及口唇四周較易察見,此是驚風的預兆。無論何種原因引起的缺氧,如窒息、先天性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等都可能出現面色青紫。當胃部或腸痙攣性疼痛、膽道疾病引起的絞痛發作時,亦可使面色青紫。
(2)面色紅:為血液充盈面板脈絡而致。血得熱則行,用脈絡充盈,所以熱證多見赤色。但有實熱、虛熱的不同,實證紅色,常滿面通紅;虛證面紅,多在久病後再現出現,如肺結核午後兩顴發紅。赤色見於面頰及腮上,是心臟有病的表現。煤氣中毒時,面部也會泛出櫻桃紅色。如面色通紅、伴有口渴舌燥甚至抽搐,常見於急性感染所引起的高熱性疾病。
(3)面色發黃:面色黃有面色萎黃和麵色鮮黃之分。對於面色發黃的兒童首先要區別是因為進食不當引起發黃還是由疾病引起發黃。如食胡蘿蔔過量,或小孩子吃桔子汁時,鼻旁會發黃,停食後即消退。如果不是進食引起發黃,面色萎黃,多是脾胃虛弱。面黃還多見於黃疸病。如鞏膜及全身都為黃|色,多為黃疸型肝炎、膽道結石等。此外,新生兒出生後2…5天,面板可有發黃的現象,一週內消退,叫生理黃疸。如果一週後黃疸仍不消退或是消退後再重新出現黃疸,這就是疾病現象。
(4)面色白:健康兒童的面板是白裡透紅而且細嫩。如果面如白蠟無紅潤之色,多為貧血之病態。如面色蒼白可見於各種原因引起的失血、劇烈腹痛、外寒的惡寒戰慄,寄生蟲病、血液病、休克等。中醫認為,面色蒼白屬於虛證和寒證。蒼白枯槁、唇淡為血虛。
(5)面色發黑:面色暗黑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