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5 頁)
文人常往那裡跑。他們說這叫啥來著?……對,對,叫文化朝聖。”
魯秀玲說:“啥叫文化朝聖?”
嚴姐說:“我也不知道。不過那些古代的房子,我看也就是比現在的房子別緻些,好看些,有啥好誇讚的?他們文人就是酸。”
魯秀玲說:“要不就去看看。”
嚴姐說:“想去就去吧。看過之後回來跟我說說,就當我也陪你去了。”
魯秀玲說:“你不去?”
嚴姐說:“人家邀請的是你。我去算哪棵蔥?不過我跟你透露個秘密,那沈大作家可是個鑽石王老五,你要是把他迷住了,那可是前途無量前世修來的福噢。”
翌日,魯秀玲隨沈秋雨登上了北去的列車。他們乘坐的是“和諧號”動車,車速很快。人在車中,看著窗外一閃即逝的樹木房屋,恍惚中有一種騰雲駕霧飄飄欲仙的感覺。魯秀玲情緒大漲,不停地問沈秋雨:“沈老師,這車怎麼這樣快?”
沈秋雨說:“這是動車。”
魯秀玲說:“啥叫動車?”
沈秋雨說:“動車是一種新型的火車。以前的火車只有一隻車頭做牽引力,所以力量小速度慢。而動車則不然,它有很多個推動車廂——聽說每隔一兩節車廂,就有一節像車頭一樣的推動車廂。這推動車廂又相當於一隻火車頭。你想想,那麼多火車頭推動一列火車,那車還能不快嗎?”
魯秀玲說:“沈老師,我聽明白了。這火車就相當於我們鄉下人的架子車。以前的火車就像一個人拉的架子車,而動車就像幾個人幫著推的架子車。”
沈秋雨一把抓住魯秀玲的手,高興得一拍說:“哎,這就對了。我們小魯就是聰明。”
下了火車,在沈秋雨的提議下,兩人信步向平門橋走去。看著遠處高高聳起的一座古色古香的尖塔,魯秀玲好奇地問:“沈老師,那是什麼東西?”
沈秋雨停下來,向塔尖瞭望一會,說:“那是北寺塔,又叫報恩寺,是三國的孫權為孝順他娘特意給他娘建造的寢宮。這塔九層八面,巍峨壯觀,有江南第一塔的美譽。過會我帶你是去看看。”
魯秀玲說:“那塔裡都有什麼東西?”
沈秋雨說:“待會上去你就知道了。”
登上平門大橋,沈秋雨指著古意盎然色澤深紅的廊橋說:“小魯,你看出這橋的特別了嗎?你感到撲面而來的古典風韻了嗎?”
魯秀玲說:“你不提醒,我還真沒注意。這橋真個不一樣。我以前見的橋都是敞殼的,可這橋卻蓋了兩溜房子,另外還這麼好看。”
沈秋雨說:“你僅僅看到了它的外表的特別,而它的不凡之處其實是它蘊涵的濃厚的歷史文化,以及它所承載的歷史滄桑。”
魯秀玲說:“一座破橋,有啥文化?”
沈秋雨看同伴一眼,說:“看來你對蘇州一點也不瞭解。我得跟你好好說說。”他一拉魯秀玲的胳膊,把她的視線對著對面,說:“看見沒?這橋叫平門橋。”
魯秀玲說:“我看見了。那上面寫著平門橋三字呢。”
沈秋雨說:“在你眼裡,我想你看到的肯定僅僅是三個平平常常的字。可你知道嗎?這平門橋卻是蘇州的一個縮影,一面鏡子,一個視窗。它和蘇州其它的橋一樣,都是蘇州的門面。”
魯秀玲噴兒一笑,說:“這橋哪能是門面?它又不能做生意。”
沈秋雨說:“我說的這個門面,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門面。它的含義其實相當於一個人的臉面。你可不要小瞧這座橋,這橋絕對不一般。當然要說這橋,咱首先得說說蘇州的城。春秋戰國時期,吳國的宰相伍子胥,為抵禦外寇,就徵得吳王同意,建造了這座蘇州大城。城週四十八里,設八座城門。這八門依次是西面閭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