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以史為鏡(第2/3 頁)
秩序,以禮法教化百姓。宋弘的‘糟糠之妻不下堂’被傳為美談,就證明世人還是支援禮法的。郭皇后攜勢凌人,欲後來居上,本應招來眾人的反感才是,為何光武廢后一直為人詬病?”
顯而易見,被權貴迫害得家破人亡的陳妙對陰麗華更有好感,奈何史官並大儒無不對郭聖通極為同情,壓根沒覺得陰麗華哪點可憐。這其中固然有徐然是藉著為郭聖通長子劉疆復仇的幌子起事又奪了天下的原因,但秦琬覺得,哪怕沒這樁事,東漢繼續綿延下去,劉秀也逃不脫千載罵名。
廢皇后的皇帝很多,為何劉秀被罵得最慘?說他卸磨殺驢,漢景帝沒有麼?漢武帝沒有麼?陰麗華還是劉秀的原配發妻呢,按道理說,這該叫物歸原主,為什麼他被罵得最慘?讀到這段歷史的時候,秦琬也想過這個問題,並有了答案,但她想聽聽陳妙的看法。
“屬下認為,歸根結底,全在光武的一個舉動上。”陳妙正色道,“他同時立了陰、郭二女為貴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秦琬挑了挑眉,來了幾分興趣。
這段歷史,她翻來覆去看了很多遍,也是明白的——劉秀稱帝之後,先立了為他誕下長子的郭聖通做貴人,然後將陰麗華接到身邊,也封她做了貴人。也就是說,出身略低一些的原配發妻和出身高門,政治聯姻的貴女地位等同,還是在後者為劉秀生出長子的情況下。不僅如此,陰麗華的孃家兄弟也很快受封為侯,爵位高於郭聖通的孃家,要知道在漢代,若無赫赫戰功,就只有皇后和太后的兄弟才能封侯。
在秦琬看來,劉秀這一手玩得很妙,畢竟在他建國的過程中,除了少數幾個一直跟著他的人外,其餘的功臣宿將都是後來才慕名追隨他的,壓根不知道劉秀有原配,只知道他娶了真定王的外甥女郭聖通。在這種情況下,他抬高陰家爵位,讓陰麗華與郭聖通並列,已經很給原配面子了。
此舉既能安撫舊部,以示劉秀寬宏仁德,不忘舊人;又能收攬人心,表明他重視禮法;更在一定程度上安撫了惶恐不安的新人,告訴他們,我雖然沒忘記以前的部下,也沒忘記你們的功勞,瞧,你們都是一樣的。最大一點是,他遏制了真定王的勢力膨脹,招得對方不滿,果然,沒過多久,真定王謀反被誅殺。
“你是說……”秦琬聞絃歌而知雅意,“大家普遍認為,劉秀給陰麗華的補償已經夠多了?”
不得不說,這種思路挺有道理的。
群臣拼了命追隨劉秀打天下,自然希望江山萬年,子孫榮華富貴,想實現這一願望,首先劉秀得有兒子啊!劉秀有一次失蹤,眾將焦慮得想立他的侄子為主,可見繼承人對建武政權的重要。郭聖通的母親是真定恭王的女兒,家族是真定大姓,父親是推讓百萬財產給異母弟弟的賢人。她這等身份,又生下了劉秀的長子,誰敢說她不夠資格做皇后?原配?原配算什麼?大漢因無子被廢的皇后還不夠多麼?陳皇后的身份何等顯赫,還不是得給歌女出身的衛子夫讓路?
陰麗華謙讓後宮之主的位置被傳為美談,事實上呢?稍微懂點這其中彎彎繞繞的人就明白,建武二年的陰麗華根本做不了皇后。劉秀若是一意孤行,只會讓原本就不穩的江山更加動盪,別說讓髮妻做皇后,他能不能繼續當皇帝都難說。
陳妙點頭,侃侃而談:“眾人見陰、郭二人位份同等,陰氏之兄又得以封侯,便覺光武仁至義盡,郭氏在真定王造反之後得以封后,全因長子之功。皇長子劉疆謙恭友善,德才兼備,卻因光武所阻,屢屢不就東宮,光武亦不封郭氏族人。建武十三年,光武帝更撫摸陰氏所出的第一子劉莊的頭,說出‘吳季子’三字,劉莊卻說吳季子‘愚戇無比’。郭後因‘怨懟’被廢,劉疆卻屢屢謙讓太子之位給弟弟,兩相對比,如何不令朝臣寒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