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4/4 頁)
會只能自己去尋找。
說機會,機會到。機會是曹操給的。
董卓亂政,以袁紹為代表的天下英雄莫不義憤填膺,莫不慷慨陳詞,紛紛發射“愛國者”號唾沫導彈,就是無人敢率先發難。189年,愣頭青曹操陳留起兵,樹起了一面旗幟,上寫二字:誅董。向來奉行“不為天下先”的中國人紛紛跟風起鬨,有棗沒棗地打一竿子。也許是曹洪也想打幾竿子棗,賺個缽滿盆滿,也許是年輕氣盛的他心懷天下,反正是他把蘄春縣長的大印一扔,投奔曹操,加入到三國這個精彩紛呈的大舞臺當中。曹操當時正處於原始擴張階段,大把大把的用人,又和曹洪是堂兄弟,就把他招至麾下。
曹操起兵,自己的級別是奮武將軍,自己的人事任免權有限,他儘可能地讓自己的嫡系將領任重要職位:夏侯惇,司馬;夏侯淵,別部司馬、騎都尉;曹仁,別部司馬、厲鋒校尉;曹純,以議郎參司空軍事;曹休、曹真、夏侯尚那時可能還穿著開襠褲用尿搓泥巴玩,上戰場那是再過幾年的事情。
曹洪呢?曹洪是在一開始就加入到曹操的革命隊伍裡的,曹操卻沒給他一個能寫在史書上的官職。是曹操能掌握的提幹名額用完了?顯然不是,當時曹操寧可讓夏侯淵、曹仁身兼二職,也不肯施捨給曹洪一個拿得出手來的烏紗帽。曹洪捨棄了官位來投奔堂兄,卻受到冷遇。很明顯,曹操對曹洪是瞧不起的。
可是,很快,曹操就被曹洪感動得哭了。
升官———
190年二月,曹操追殺董卓,被呂布掩殺,向滎陽逃去,遇上徐榮的伏兵,先是被徐榮射中胳膊,後又被兩個小卒子用槍刺於馬下,被他們擒住,這時,只見一將飛馬而來,揮刀砍死兩個步軍,下馬救起曹操。操視之,乃曹洪也。操曰:“吾死於此矣,賢弟可速去!”洪曰:“公急上馬!洪願步行。”操曰:“賊兵趕上,汝將奈何?”洪曰:“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公。”操曰:“吾若再生,汝之力也。”操上馬,洪脫去衣甲,拖刀跟馬而走。約走至四更餘,只見前面一條大河,阻住去路,後面喊聲漸近。操曰:“命已至此,不得復活矣!”洪急扶操下馬,脫去袍鎧,負操渡水。才過彼岸,追兵已到,隔水放箭。操帶水而走。這是《三國演義》
第六回被人們津津樂道的一段。“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公”,至今仍讓人一吟三嘆。
可是,歷史真相果真如此嗎?
對曹操,羅貫中極盡揶揄嘲笑之能事,把三國時最風光的一個英雄寫得灰頭土臉的:七星刀行刺董卓被察覺,嚇得跪地獻刀;戰張繡,張繡夜襲,靠典韋拼命才逃過一劫;濮陽一戰,被呂布交馬畫戟盔上一擊;攻下邳城,被陳宮一箭射穿麾蓋;攻冀州,被審配指揮城上亂箭射中頭盔,差點穿透被掛;被馬超偷襲,狼狽地割須斷袍,只差把褲子脫掉裸奔;陽平關外,被魏延一箭射落兩個門牙;最後幾乎就是直接被東吳獻來的關羽首級嚇死的。曹操身邊名將如雲,又怎會這麼容易落得如此囧的地步?羅作家“抑曹”有失歷史原則。同樣,滎陽之戰,曹操先被徐榮射中,又被兩個無名小卒擒獲,最後又被曹洪揹著渡河逃命,同樣是虛構。除此,《三國演義》上的這段描寫基本上還是符合歷史真相的。
董卓一看自己惹不起這麼多人,就準備遷都長安。曹操聽到這個訊息後,認為這是個“一戰而天下定”的機會,但此時所謂的盟軍卻似乎毫無進取之意。那些平時以英雄自居的諸侯們,冷眼看著憤怒的曹操孤軍西進,等著看熱鬧。只有好朋友張邈良心未泯,派了衛茲帶一支軍隊幫助這個孤獨的傢伙。
曹操志在必得,曹洪作為曹操的基本武裝力量自然也隨軍同行。一腔熱情卻獨木難支的曹操在滎陽被兜頭澆了一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