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身份限制(第2/2 頁)
快速回憶,終於在這具身體中找到了相關資訊。
原來,朱元璋時期起,就推行職業劃分,種田的永遠種田,商人永遠是商人,工匠永遠是工匠,軍戶永遠是軍戶。
讀書人多是耕讀之家,因為職業限制無法向工商業方向流動,只能在本土紮根,耕讀傳家。
讀書人太多,而又無法流動,朱元璋怕這些讀書人鬧事,於是給予底層讀書人政治特權,比如不用交賦稅、服差役、見官不拜等,士紳階層由此速度龐大起來。
看來這一切還都是由老朱家自己造成的。
朱由榔沉吟片刻,然後對王少姬說:“此乃舊制,朕欲變之。身份劃分固然有其成因,但如今大明之形勢,已非昔日可比。朕欲打破身份限制,讓百姓有更多選擇,有更多機會。”
王少姬驚訝地看著朱由榔,她沒想到朱由榔竟有如此大膽的想法。她問:“夫君,此乃何等大事,豈能輕易改變?”
朱由榔的目光堅定,如同晨光中逐漸升起的朝陽。他緩緩說道:“朕知此事不易,但朕必須為之。舊制已不合時宜,若不改革,大明將難以為繼。朕欲推行新政,讓百姓自由選擇職業,不再受身份束縛。”
他頓了頓,稍微沉思了一會之後,繼續開口說道:“朕打算推行掃盲運動,讓我大明王朝的所有子民都知曉天下之廣博,知曉華夏之輝煌。”
其實,他心中還有一句話沒有說出口,那就是他非常迫切地需要大量能夠迅速掌握工作技能並投入生產的技術工人。畢竟,只有當這些普通百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和技能水平後,整個國家的工業和經濟發展才能真正實現騰飛。
然而,即使是眼前這個被他視為思想極為開明且富有遠見卓識的王少姬,竟然也無法認同他的觀點,足見這種傳統觀念的影響之大。
要想改變這些根深蒂固的陳舊觀念談何容易?
送走王少姬後,朱由榔心中也在沉思。
聖人都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自己非要在這個時代推行全民教育,是不是有點不自量力啊?
他將這句話寫在紙上,反覆琢磨。
會不會是斷句的問題?因為國人一直以來都沒有使用標點的習慣,斷句全靠個人理解。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對於老百姓,如果他們守法善良,讓他們自主行為,不要過多約束;如果他們愚昧暴戾,就要懲戒教導,使他們知曉過錯。
這樣就能說通了。
聖人教化天下,周遊各國,收了那麼多弟子門生,怎麼可能是個推行愚民政策的人呢?
相反,這句的意思是要統治者好好教導臣民,讓他們知法守禮。
這就對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