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第1/2 頁)
[名人傳記] 《白鳥之歌》作者:[西]巴勃羅·卡薩爾斯/[美]艾伯特·e卡恩【完結】
內容簡介
音樂家也是人,他面對生命的態度要比他的音樂更重要。
一八七六年出生於西班牙的卡薩爾斯,是二十世紀著名的大提琴家和音樂家。一生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後半生流亡海外。他拒絕前往德國為納粹演奏,始終以他僅有的武器──大提琴和指揮棒──為深陷戰火的平民籌備物資。面對生命最困頓的時期,卡薩爾斯的音樂依然和人民站在一起。
沒有卡薩爾斯,或許我們就不會停到巴赫那套著名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在他十四歲時,意外地在一間老書店發現了這套被世人遺忘近二百年的經典作品,潛心研究練習了十二年後才公開演出。卡薩爾斯說,在巴赫的作品裡,我看見上帝的存在。
作者簡介
(西)巴勃羅·卡薩爾斯
1876~1973,西班牙大提琴家、指揮家、作曲家。他以驚人的演奏和表現才能,提高了大提琴作為獨奏樂器的地位。其許多作品的錄音都成為以後幾代演奏家們公認的楷模。
卡薩爾斯發現並率先演奏了巴赫的6首大提琴獨奏組曲《suites for lo cello》,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功績。卡薩爾斯說,他在巴赫的作品中,看見上帝的存在。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巴赫的音樂,並於1958年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
( 美)艾伯特·e卡恩 (albert e kahn)
出生於英國倫敦,畢業於達特茅斯學院,是位多才多藝的作家。大學時即是優秀的運動員,也獲得克勞弗坎貝爾文學獎學金。以撰寫政治事件文稿聞名。此外,他的《和烏拉諾娃共度的日子》被譽為芭蕾舞界的重要著作。他拍攝許多著名芭蕾舞女演員的照片,被紐約公共圖書館的表演藝術圖書館和博物館收藏。
譯者:姬健梅
臺灣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德國科隆大學德語文學碩士,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中英文組。從事翻譯多年,譯作包括《變形記》《審判》《全世界最奇妙的房子》《魂斷威尼斯》等。
推薦序:卡薩爾斯的巴赫隨想
焦元溥
一、一見鍾情
很多人說卡薩爾斯「發現」了巴赫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這話對,也不對。
這些作品並未失傳,許多人也知其存在,只是沒有人如卡薩爾斯一般,能從塵埃裡識得真價。若說音樂史有何震古爍今的神奇時刻,無論標準多嚴苛,都一定會有卡薩爾斯與巴赫,當年在巴塞隆納二手樂譜店的相遇。
那一年,他十三歲。
雖然學過鋼琴、長笛和小提琴,後者甚至在六歲就能公開演出,但直到遇見大提琴,他才找到一生志業。或許也只有技藝、人格、思想、性格皆如卡薩爾斯者,才足以讓巴赫大提琴無伴奏組曲在二十世紀重生,更成為日後所有大提琴家皆須挑戰的經典。
巴赫、大提琴、卡薩爾斯,註定是一輩子的愛戀相隨。
二、三位一體
很多人認為,信仰虔誠的巴赫,音樂裡處處可見宗教密碼。以大提琴無伴奏組曲而言,六組調性依序是g大調、d小調、c大調、降e大調、c小調和d大調;一說認為應兩兩一組,對應三位一體的聖父、聖子、聖靈。就和聲學觀之,第三號c大調和第五號c小調的屬音都是g,代表聖父(第一號組曲)掌管聖子和聖靈。而第三號c大調前奏曲開頭,旋律正和巴赫清唱劇中一句「耶穌(聖子)在此」相同,剛好符合如此觀點。
對我們而言,「巴赫、大提琴、卡薩爾斯」是三位一體;對卡薩爾斯而言,「演奏、音樂、人性」也是三位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