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妥妥吃貨一枚(第1/2 頁)
“柳三變看似過的瀟灑,但內心中對於仕途的追求從未曾停止過,此後他屢次科舉,屢次落第,一直到他改名字為柳永,這才在暮年及第,他做官之後寫詞風格大變,從俗變為雅,也做了很多歌頌皇恩和粉飾太平的詞,此時,柳永真正成了奉旨填詞。”
“不過柳三變為官之後做了不少實事,官聲很不錯,也算一位名宦。”
“柳三變一生做詞二百多首,是北宋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的詞雨霖鈴還曾被選入後世的語文課本。”
“但後世提及柳永柳三變,最耳熟能詳的是他在青樓中極受歡迎,暮年窮困潦倒,全靠歌伎接濟過活,他去世之後,還是歌伎湊錢將他安葬的。”
“在這裡呢,我要說一句,這件事情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不是真的,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柳永出自官宦之家,家中並不缺錢,而且家中子弟得中進士做官的也並非柳永一人,最最重要的是,柳永的兒子於慶曆六年得中進士,柳永是在他兒子中了進士七年之後與世長辭的。”
“咱們都知道只要中了舉人,那就是士紳階級,不曉得有多少人送上田產依附,根本就不會缺錢,更不要說中進士了,柳永本身就是進士,他的兒子也是進士,他又怎麼會窮困到去世之後被歌伎安葬?”
“這也不過是後世人牽強附會編造出來的。”
柳三變端坐著,隨著無憂的話臉色時變,最後長嘆一聲:“我這一生原來如此。”
他大笑著扔下酒杯起身而去。
身後,好幾位歌伎起身追隨,柳三變擺手:“我自去了,不必跟隨。”
而此時跟柳三變奉旨填詞有關的另一位當事人趙禎根本就顧不上柳三變這事。
他根本就沒有留心聽關於柳三變的一切。
因為之前無憂狂揭了趙氏皇族的遮羞布,叫全天下的百姓都知道趙家是因為心虛,所以才懼怕打仗,知道趙氏皇族是懦弱的,膽小的,也是自私自利的。
為了維持趙家的統治,趙禎不得不做出改變。
第一就是得改變祖上留下來的那些個重文輕武的方針,文得重,武卻不能再抑。
再有就是要安撫好百姓,大宋不能出大亂子。
再有,還得厚賞柴氏後人。
這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情做起來都很麻煩,其中勾勾纏纏,除去最後一件,別的都讓人頭疼的很。
很快,趙禎去了劉太后宮中。
他得和劉太后好好商議一下以後該怎麼辦。
哪怕二人現在已經不似以往那樣親密,可現在他們兩個人是利益共同體,趙禎此時比任何人都要更相信劉太后,也更依仗劉太后。
劉太后也是如此。
宋太祖時,趙匡胤也在和群臣商議事情。
頭一件,就是重重的封賞柴家後人,這事要做成標杆,叫全天下的百姓都知道趙氏皇族和柴家十分親厚,沒有誰對不起誰這一說。
第二件就是鞏固邊防,提拔一些忠心的武將,再有就是要練兵,這個時候,是需要一場戰爭來提氣的。
還有最重要的一件,趙匡胤想遷都。
他從天幕中的一言一詞中瞭解到,大宋定都汴梁並非上策,汴梁這個地方一馬平川,沒有燕雲十六州為緩衝,是很容易被敵人衝破防線兵臨城下的。
那雪鄉二聖很有可能就是因為這種原因而被金人俘獲。
既然知道了此事,那肯定得想辦法遷都啊。
原先趙匡胤就曾想遷都洛陽,還為此事和群臣討論過,但當時趙光義十分反對。
他說了一句話,在德不在險,這讓趙匡胤無言以對。
當時趙匡胤沒有想太多,只是因為群臣還有趙光義都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