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5 頁)
?”
宋齊丘理直氣壯道:“非是不可,是為不妥也。陛下貴為天子,若欲執意為之,普天之下又有什麼事還不可為的?只是建軍歷來為國之大事,牽一髮而動全身,茲事體大,還請陛下三思之。”
孫晟嗤笑道:“使安定公建一軍,近可以自保其身,遠可以戍衛家國,如此聖明之策,臣以為大善,卻不知宋大人何來不妥之言,孫忌洗耳,希望宋大人不要危言聳聽才是。”孫晟又名孫忌,因“晟”字因與“聖”同,故在聖上面前,避諱以孫忌自稱。
宋齊丘先是瞥了孫晟一眼,譏道:“孫大人之有此言,皆因不知軍事也。”看到孫晟氣惱咋舌,之後才恭敬的對李璟道:“陛下,老臣以為此舉不妥有四。今我朝已有兵士三十餘萬,兵精糧足,攻守皆備,力足以應付任何戰事,陛下若於此時增建軍隊,恐有窮兵黷武之嫌,徒使鄰邦戒懼,此其一也。又,兵者,肅殺之氣,今皇后娘娘壽辰在即,當歌舞以慶之,六殿下此際建軍,吾恐有失祥和,而民議六殿下疏忽仁孝,於國於身,皆無裨益,此其二也。其三,今六殿下開此先例,來必有親王爭相欲效仿之,陛下若不復允,則怨偏私,臣恐兄弟由此不睦。尤可慮者,六殿下尚無軍威,假使讓六殿下自領龍翔一軍,而不依編制,獨立於樞密、節度之外,則恐將士不服,更有不信任藩外的將領軍隊之嫌,臣恐戍將由此受他國趁隙離間,生有貳心,則非國家之福也。”
此言一出,自然有大批文武跪拜齊聲諫道:“太傅言之有禮,請陛下三思。”
第十四章 勾心鬥角(下)
李煜不由暗道厲害,宋齊丘不愧是沉浮官場幾十年的老狐狸,表面上,他是處處為國家著想,據理力爭,出於大義而不惜觸犯龍顏,而實際上,當然是不希望自己一方的勢力不會由此受到削弱。若是李煜不知就裡,聽了宋齊丘如此不著痕跡的這番話,還真以為宋齊丘是一代賢相。
再者宋齊丘這四點,雖然有些不著邊際,但也絕對不是虛妄之言,這種理由,好似微言大義,卻是最叫人難以反駁的。在宋齊丘如此氣勢之下,孫晟、常夢錫之輩已然不能作聲,自己一時間也找不到支援自己的更好說法,即使有,也很難在道理上壓倒宋齊丘。他原以為建軍一事只要尋得李璟同意便是十分有底了,如今看來,事情卻不會這麼簡單。
李璟亦是一時語塞,想不到簡簡單單的一件事情,卻被宋齊丘叩了這麼多頂帽子,只好避而問周宗,豈料周宗乾脆利落,竟以徒增開支、耗費國用為由,亦直陳此事不妥。
包括宋齊丘、李璟在內,殿內眾人無不愕然,想不到身為李煜泰山的周宗不但沒有為李煜說話,亦沒有保持中立,反而還出言反對其事,這怕是用匪夷所思來形容亦不為過了。
李煜更是對周宗首次生出不快之感,繼而想到周宗既是周憲之父,在昨晚又曾好言勸過自己,心境便很快平復下來。可以說,在殿內的所有人中,他反而對周宗此舉最是容易接受。
韓熙載此時卻是表現出他的急智,稟道:“陛下,宋太傅一人之言,力陳四不妥,雖無實據可依,而以情理推之,臣亦以為然。只不過安定公已有七夕之難,百日煎熬,今幸得返,如不求對策,恐一日重蹈覆轍,則陛下悔之莫及,而亦非宋太傅所願,今臣有一言,請獻於聖上。”
李璟大喜,道:“韓愛卿請直言。”
韓熙載微微一笑,道:“陛下所憂者,安定公之安危也,宋大人所患者,建軍之不利也。既如此,陛下大可以選一藩鎮,遣安定公為節度使,則如此,軍無所加,可解宋大人之顧慮,安定公有其勢,則陛下無憂其弱,此一舉兩得之。”
李煜心中稱快,韓熙載不在建軍一事上與宋齊丘糾纏,卻是另闢戰場,使得原來宋齊丘所言全都無處著力了。而且對於李煜來說,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