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第2/3 頁)
用方法的研究,尤其作為施放用毒氣逐漸受到重視。
1938年8月,茶1號被定為制式化學戰劑,並把它視為極秘密武器。與此有關的還有&ldo;茶瓶&rdo;(手投茶瓶)。由於1939年諾門坎事件的教訓,特別要求對坦克或特定火力點進攻時使用的近戰武器進行研究,於是考慮了特殊火焰武器、氫氰酸噴射等,茶瓶也是其中之一。茶瓶是在直徑為10厘米左右的球形玻璃瓶中裝入茶1號的手投彈。用於接近特定火力點時,從炮塔或槍眼附近扔進茶瓶,使裡面的人員致死,其威力相當大。
黃1號黃1號甲、乙均有易結凍的缺點,在零度以下時,威力急劇減小。1933年前後開始著手研究,對加入防凍液等降低凝固點這一方法進行了探討。偶然發現用乙烯合成的芥子氣的凝固點格外低,於是,1937年10月研製出防凍芥子氣。這種製品在零下20度以上不會凍結,在防禦地帶能發揮遠遠優於黃1號甲、乙的效力。這一事實得到驗證之後,1937年10月19日,技術本部本部長向陸軍大臣提交了制式申請報告,同月28日,陸密字第1276號檔案把它定為&ldo;黃1號丙。&rdo;黃色1號甲、乙德國製法的芥子氣研製成功後,被批准為&ldo;黃色1號甲&rdo;制式,與此同時,原來的&ldo;黃色1號&rdo;(法國製法)被改稱為&ldo;黃色1號乙&rdo;。
綠色2號科學研究所配備了催淚劑氰溴甲苯的實驗裝置並進行了研究,但欲得到高純度的製品尚有許多困難,故後來轉而委託民間公司研究。1934年批准制式,定名為&ldo;綠色2號&rdo;。
第六章一級秘密武器:第二節化學武器的研製 [本章字數:6141 最新更新時間:2009-07-10 16:23:190]
在研製化學戰劑的同時,日本軍部即開始著手研究試驗化學武器。研究分為四大類:一是化學彈藥的投射武器,即槍炮、火箭等;二是人工布毒裝置;三是與投射工具相匹配的彈藥;四是防毒器材,包括偵檢毒器材、單兵用防毒面具、防護服及武器裝備防護罩、洗消裝置與裝置。本節側重介紹日軍研製前三類裝備的情況。這種介紹可能是枯燥的,但它卻是研究日軍化學戰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