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2/5 頁)
起來。
任文萱手心有了汗,原來這世界並不單純。
☆、第59章
開皇九年十一月,經過隋平南陳已經整整一年,隨著南陳各州縣叛亂被平定,隋室已經將目光放在了嶺南。
晉王楊廣為江南總管,已經開始儲備第二年春天南伐嶺南軍資。
開皇十年二月,依然是楊廣為帥、楊林楊俊等六部伐陳大軍,一共二十萬集合一處攻向嶺南。
這次,他們沒有分兵,主要是嶺南主城就和江南隔著三關一城。
擒賊先擒王,破了嶺南城,平掉宋閥,嶺南其餘三州又有何慮?
如果分兵其他三州之地,耗費軍備錢糧會多上數倍,而且主軍少了,嶺南主城無法攻破豈不是更加被動?
雖然集結一處,無往不利的隋軍在嶺南邊境就吃了大虧,折損數萬兵馬後也只能望著聊城望洋興嘆。
聊城的守將只是宋閥一個遠房子弟,叫宋謙,生性穩重,進取不足,但是用來統兵守城實屬前列。
聊城只有兩萬人馬,但是隋軍三天連續攻擊,他帶著人硬是守住了。
“才到聊城就遭遇大挫,後面的南淵關、崇越關、嶺南城一個比一個困難十倍,王爺,並不能再強攻了。”軍師苦笑道。
“二十萬大軍連夜攻城固然可以在六日內拿下,但是我軍少說也得付出五萬軍馬,這次五萬,下一個南淵關豈非付出更多?更重要的,嶺南三州軍民同心,且民風也比江南南陳要彪悍得多,我等攻下聊城,也不會為百姓歡迎,想徵兵也是無法子。”
他們也不能下令屠城,一旦屠城,嶺南反抗會更加劇烈。
除了能源源不斷從江南或北方抽調軍隊補足,這種硬拼之事實不可取。
江南剛剛平定,其實也是表面上的事,從江南抽調得多了,只怕江南又會再次生亂,二十萬已經是極限,這二十萬還有一大半是原來的伐陳北軍。
由北到這最南邊,已經出現很多水土不適的情況,也讓他們損失慘重。
“嶺南之地原是不毛之地,如今這般繁華安樂,是宋閥先祖促使的南遷。據說,當年南遷的漢人幾乎有七成留在了嶺南,另外三成跟著劉裕打下了劉宋江山。他們深恨胡人而造就每個人都是能戰之兵,現在幾百年過去,祖輩之風多為儲存。”
楊廣很清楚,在出兵前,他早就研究過多次宋閥還有嶺南各地的軍政和民生。
和南北兩地士族和庶族分明不同,嶺南之地雖有士庶,但是隻是在生活習性上,地位上並不分明,這一塊地,講究以武和以才服人,加上宋閥執法公平嚴瑾之餘又愛民如子,這裡的萬萬百姓回饋的也是十分的忠心和歸屬感。
在別的地方罵當政的官員,不被官員碰見或知道,可以說不會出現什麼事。
但是嶺南之地,若是有人罵了宋閥,當即就有百姓出手教訓他。
強攻不成,只能智取。
但是宋謙此人守城如烏龜後背一樣不可牢不可破,讓他出城,他也像個烏龜一樣,立馬縮了頭。
出城決戰不可,詐開城門也難,找內應更難了。
圍著不攻,他們後面是源源不斷的糧食軍備,還有可能會有援軍,圍得越久,吃虧的是他們。
大隋初建,國庫也空虛著。
“我有一計。”
說話的是楊林。
楊廣看向這個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叔父。
“嶺南雖為漢人主事,然也有南越三蠻,如果三蠻又南攻入嶺南,勢必讓宋閥分兵。”
楊廣搖頭:“三蠻早年就被宋閥打怕了,現在有些部落都快餓死,也不敢有什麼叛亂。”
楊林頗為冷性。
“他們不敢叛亂,是知道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