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第2/5 頁)
回的例子,就再難騙人了,到時候敵軍兵臨長安城下,會是什麼後果?縱然攻不破長安城,都城被的異族軍隊圍困也是一件相當丟人的事情,是會打擊大唐皇帝威嚴,動搖社稷的麻煩事。
大唐君臣自然不希望出現這樣惡劣的局面!
李世民眉頭皺起,一時間似乎沒有妥善的處理方式,從而憂心忡忡。
“陛下,當務之急還是調遣兵馬來長安勤王護甲,靈州的江夏郡王、河東的英國公所部當為首選。”
房玄齡的建議很好,但反饋回來的情況卻很糟糕,西突厥大軍出動,西北靈州、河西、隴右等地都風聲鶴唳,李道宗所部壓根不敢輕舉妄動。
一旦這時候撤回長安,河西隴右必然有失,遠征高昌的侯君集所部也必然會走上全軍覆沒之路,而大唐也會徹底失去對西域的控制權。
孤兒李道宗所部是指望不上了,至於河東的李績所部,本來不是很遠,但因為黃河凌汛的緣故,信使來往有些慢了。
不等李世民的聖旨過黃河,倒是英國公李績、晉王李治和長史謝逸三人的聯名奏疏送到了承慶殿。
看到內容的那一刻,李世民的面色突然變了,猛然一拍御案,冷冷道:“謝逸好膽,竟敢讓雉奴身陷險境……”
晉王?
長孫無忌聽到這話,神色微微一變,然後問道:“陛下,發生何事?”
“你們自己看!”李世民抓起奏疏扔了過來,心情糟糕有目共睹。
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看過之後,也都露出了凝重神色……
李世民面色陰沉道:“朕讓他帶著雉奴去河東長長見識,他倒好,竟帶著雉奴去了定襄,簡直狂妄至極。”
如今的定襄是個什麼局勢,大臣們心裡有清楚,晉王殿下去了那處,安全確實是讓人憂慮,難怪皇帝陛下暴怒,愛子心切嘛!
不過房玄齡仔細看了奏疏之後,輕聲道:“陛下莫急,觀奏疏內容,刺史應該是謝長史和李績商討之後的決定。”
房玄齡續道:“謝長史年輕有為,常有奇思妙策,前去穩住阿史那思摩,幷州軍截擊薛延陀不失為一招妙棋,如果成功,比將戰火燒到關中好得多,雖然兵行險招,但不失為一招妙棋。
李績有勇有謀,素來穩重,不會輕易行冒險之事,他能同意,可見是認同的。”
李治只有十三歲,河東主事的正是李績和謝逸,他們二人但凡有一個不同意,李治便去不了定襄。由此可見,是二人共同的主意。
李世民稍微平緩心情,悠悠道:“話雖如此,但拿著雉奴的安全去冒險,此舉也大大的不妥,何況還不曾請示朕便擅自做主。”
長孫無忌見狀,出列道:“陛下,黃河凌汛,訊息不暢,前方戰機更是瞬息萬變;李績和謝逸商討處理也算是分內之事,此舉雖然冒險,卻也並非沒有可能。
謝逸之為人陛下是瞭解的,他不會做沒把握的事情,臣以為既然事已至此,不若暫且相信晉王和謝逸,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也未可知。”(未完待續。)
第二八二章 薛仁貴
長孫無忌提議的初衷是什麼,旁人不得而知。
但此時此刻,確實如此,李治和謝逸已經去了定襄,已為既成事實,除了接受還能怎樣?
同時可以有些期待,按照謝逸和李績的奏疏來看,如果真的成功了,則是最好的結果,不僅能夠解決北方蠻軍入侵,長安告急的危局,說不定還能徹底解決北方草原的紛爭,有安邦定國的效果。
所以還是值得期待的,成功以後……
長孫無忌心中拂過一個念頭,然後什麼都沒說,先顧著眼前吧!
李世民聽到這話之後,怒意漸漸放下,露出沉吟神色,許久之後,輕聲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