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4/5 頁)
自己的能力把事情辦得最好,要選擇最合時宜的時候行動。要象水一樣做事都不違背自然規律,所以也不會帶來煩憂。
筆者感悟
老子用無形的水,來表達人的心境應該像水一樣。它柔和得可以始終從高處往低處流;可以隨著各種器物改變自己的形狀;可以變成甘露潤萬物而無聲。它剛強得可以滴水穿石、無堅不摧、無孔不入。它強大得可以推動巨石、掀翻巨輪。人的思維也要像水一樣衝破有形的禁錮,達到無形的境界。這就是所謂的“致陰致陽,致柔致剛”的道理。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惟不爭,故無尤。”正所謂“識實務者為俊傑”。
三國時蜀漢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諸葛亮年幼時父親就去世,依靠叔父諸葛玄過活。十六歲那年叔父也去世,於是在襄陽城西的隆中置了一點田產,蓋了幾問屋子,一面耕種,一面讀書。 諸葛亮在隆中住了十年。這期間他讀了大量經史和諸子百家的著作,獲得了豐富的政治、軍事、歷史等方面的知識。他又注意研究 當時的政治形勢,逐步形成了一套政治見解。當時,劉備正依附荊州牧劉表。他覺得要成大事,必須有智謀的人輔佐,因此一直在物色有見識的人才。後來,他聽說司馬徽在襄陽很有名聲,便去拜訪他,並問他對當今天下大勢的看法。司馬徽說:“平庸的書生文士怎麼會認清天下大勢?能認清天下大勢的人才是傑出人物。這裡的臥龍和鳳雛,才是這樣的傑出人物。”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曾國藩大徹大悟
曾國藩大徹大悟
曾國藩(1811年—1872年)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諡文正,漢族,湖南湘鄉府人。晚清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者。清朝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嘉慶十六年(1811年)出生於湖南長沙府湘鄉荷葉塘白楊坪(今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天坪村)的一個豪門地主家庭。兄妹九人,曾國藩為長子。祖輩以務農為主,生活較為寬裕。祖父曾玉屏雖少文化,但閱歷豐富;父親曾麟書身為塾師秀才,作為長子長孫的曾國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輩的倫理教育了。
6歲時入塾讀書,8歲能讀八股文誦五經,14歲時能讀周禮、史記文選,並參加長沙的童子試,成績俱佳列為優等,可見他自幼天資聰明,勤奮好學。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並與歐陽滄溟之女成婚。連考兩次會試不中,隨後又努力複習一年,在虛歲28歲時,道光十八年(1838)殿試考中了進士,從此之後,他一步一階的踏上仕途之路,併成為軍機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門生。在京十多年間,他先後任翰林院庶吉士,累遷侍讀,侍講學士,文淵閣值閣事,內閣學士,稽察中書科事務,禮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職,曾國藩就是沿著這封仕途之道,步步升遷到二品官位。十年七遷,連躍十級。
曾國藩九江一戰,被石達開打得大敗,苦心經營的水師全軍覆滅。曾國藩投湖自殺,被部下救起。恰逢他的父親去世,曾國藩回家守孝。從此他一蹶不振,骨瘦如柴。
一天他的弟弟告訴他,有個老和尚看病很準,不妨一試。老和尚聽說來人是曾國藩,連面都沒見,寫了一張紙條給他。曾國藩開啟一看:“黃老治心病”。曾國藩心想:“儘管《道德經》我都會背誦,也不妨好好研究一下”。
曾國藩回到荷葉塘,關起門來,一遍又一遍,反反覆覆地讀著《道德經》。果然重讀:似覺字字在心,句句入理,與過去所讀時竟大不相同。
曾國藩早在雁門師手裡就讀過《道德經》。這部僅只五千言的道家經典,他從小便能夠倒背如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