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第4/4 頁)
徑。
既然是大家公認了的自然法則,他一定是很通俗的,但是人們在實施的過程中總想走捷徑,反而弄巧成拙。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誇。非道也哉!
朝廷汙濁,農田荒蕪,糧倉空虛。而統治者卻穿華麗的衣服,佩帶著鋒利的寶劍,飽餐精美的飲食,搜刮佔有富餘的財貨,這就叫做強盜邏輯。這是多麼無道啊!
筆者感悟
老子說:“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徑。”“大道”是認識層面的道,是為大家公認了的自然法則,用現代人的話來說就是“真理”。而人類往往不願意按照真理去實施,卻總喜歡標新立異的走捷徑。 老子強調的就是“真理”與“實踐”的關係。更深層次的理解,老子要闡述的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實踐不僅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而且是唯一的標準。毛主席說:“真理只有一個,而究竟誰發現了真理,不依靠主觀的誇張,而依靠客觀的實踐。只有千百萬人民的革命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尺度。”(《新*主義論》)“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的實踐。”(《實踐論》)這裡說:“只能”、“才是”,就是說,標準只有一個,沒有第二個。這是因為,辯證唯物主義所說的真理是客觀真理,是人的思想對於客觀世界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因此,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就不能到主觀領域內去尋找,不能到理論領域內去尋找,思想、理論自身不能成為檢驗自身是否符合客觀實際的標準,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屬實,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訴為標準一樣。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必須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觀世界聯絡起來的特性,否則就無法檢驗。人的社會實踐是按照客觀世界規律辦事的活動,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東西。實踐具有把思想和客觀實際聯絡起來的特性。因此,正是實踐,也只有實踐,才能夠完成檢驗真理的任務。科學史上的無數事實,充分地說明了這個問題。 。 想看書來
獻鳩放生
獻鳩放生
古來有句俗話:“行善積德”。這句話是勸人多做好事,多做善事。遇到災荒年間,有些殷實人家為救那些飢寒交迫的災民免於餓死,捐米賑災,皆為積德之舉。太平年間,將魚、龜放游到江河水池,將鳥放飛到大自然,叫“放生”,皆為積善之行。後來,有人在大年初一這天,把捉來的鳥雀放生,名之曰“愛生靈”。
春秋時期,晉國建都邯鄲。晉國有一個勢焰熏天的大臣趙簡子,他就喜歡在過年時讓老百姓替他捉斑鳩鳥送到他府中,讓他放生。
大年初一這天,邯鄲地方的老百姓能夠破例地紛紛擁進趙簡子的府第,他們都是來向趙簡子進獻斑鳩,好讓趙簡子放生的。趙簡子非常高興,對他們一個個都發給很優厚的賞賜。初一這天,從早到晚進獻斑鳩的人絡繹不絕。
趙簡子的門客在一旁站了很久,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趙簡子回答說:“大年初一放生,表示我對生靈的愛護,有仁慈之心嘛!”門客接著說:“您對生靈有如此的仁慈之心,這是難得的。不知大人您想到過沒有:如果全國的老百姓知道大人您要拿斑鳩去放生,從而對斑鳩爭先恐後地你追我捕,其結果被打死打傷的斑鳩一定是很多很多啊!您如果真的要放生,想救斑鳩一命,不如下道命令,禁止捕捉。像現在,您獎勵老百姓捕捉這許多的斑鳩送給您,您再放生,那麼大人您對斑鳩的仁慈確實還不能抵償您對它們人為地造成的災禍哩!”
趙簡子聽了門客的一席話,揹著雙手在府門裡踱來踱去,仔細地思考了一陣子,默默地點了點頭說:“對的。”
“大道甚夷,而人好徑。”趙簡子想行善積德,以為放生就是行善積德的行為,然而引發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