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大遷徙開始(第1/2 頁)
相比於地方勢力的歡喜,留在國內的宗室卻是一片哀鴻遍野。
本來隨著推恩令的實施,宗室的權力已經越來越小,根本無力與中央抗衡。如今老一輩的諸侯王已盡數離世,連能在輩分上壓制漢武帝的人都不復存在。
而這些宗室們,又有多少能夠堅守本心、不欺壓百姓呢?那些名聲好的宗室,更是皇室的眼中釘、肉中刺,隨便找個理由就能給他們安上一個莫須有的罪名。
最終,除了極少數胸無大志且老實本分的宗室得以倖免外,其餘的人都被押解到了長安,等待著被送往印度。負責押送他們的,則是車騎將軍李廣利。
儘管地方勢力對此感到高興,但要上交三分之一的土地,還是讓他們心疼不已。為了保障自身家族的利益,他們不得不將大部分旁支族人列入前往印度的名單。對於那些不願離開的人,他們會派遣抽調來的邊軍前去搜捕。
當然也有主動前往印度的人,尤其是那些傳承除儒家之外的諸子百家後裔們。自從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後,大量的百家傳承者們失去了上升的渠道,只能給自己家的學說披上儒家的外衣,艱難地生存著。
然而,這些年來,大漢無人不知道西秦對於學術的開放性。以前,他們沒有機會,但現在有了這樣一個新的土地可以自由傳播自家的學說。尤其是在封邦建國之後,他們還可以讓自家的學說成為國學,這對他們來說簡直是天賜良機。
但並不是所有的儒家都能從獨尊儒術中得到好處,儒家本身在這個時期也是分裂的。各派中的一些失意者毅然決然地選擇前往印度,他們和那些百家一樣,想要傳承自己的理念。然而,與百家不同的是,他們更加不團結。
在一片吵吵鬧鬧聲中,武帝答應給西秦的武備終於清點完畢,並正在運往西秦。劉胥決定向武帝和太子辭別後返回西秦,如果再不走,冬天就要來臨,到時候就來不及了。他深知時間緊迫,必須儘快回到自己的領地,為即將到來的挑戰做好準備。
武帝特意選擇在大朝會的時候接受劉胥的辭行,並當場下旨,表示劉胥功勞巨大,特別提拔他為秦王,位列諸王之首,可以冊封侯爵及以下的官爵。同時,武帝還對諸侯王進行了分類,分為親王和郡王,親王的封國是以單字的古國名命名,而郡王則是用雙字的蠻夷國名或者特別賜予的名字作為國名。
在親王之中,又以秦、楚、燕、韓、趙、魏、齊等國為名的親王被視為一等,他們的地位要高於其他諸王。凡是宗室中有功勞的人都可以按照功績晉升,那些被送去印度的宗室在立功到侯爵位之後,就歸屬於大漢的麾下,他們的晉升也由宗正寺來掌控。
此外,武帝還下達旨意,明確指出李廣利的本部以及從邊軍中抽調出來的五萬軍隊,成為這次大漢攻列印度的主力軍。這支軍隊的任務是保護宗室成員並開拓疆土,宗室成員如果能夠收服這些將士,便可以自由地施展自己的手段。
李廣利打下的土地最豐饒富庶的要留給武帝幼子劉弗陵,待劉弗陵十二歲後給予封號前往就國。
這一次波及大漢上百萬人口的大遷徙就此拉開帷幕,所有涉及的人被要求最晚明年開春後必須按規定前往秦國,由秦國整編後再去印度。
每家每戶需帶足三年以上糧草,不足者由本家自行補足,否則以欺君之罪論處。宗室則由少府補足,其家產會被折算後以糧草和武器盔甲發放。
隨著一聲令下,百萬民眾開始了浩浩蕩蕩的遷徙之旅。他們揹負著沉重的行李,懷揣著對未來的希望,踏上了漫長而艱難的征程。在這場規模空前的大遷徙中,每個人都肩負著責任和使命,他們需要面對未知的挑戰和困難,但也期待著新的生活和機遇。
然而,就在人們忙碌準備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雪席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