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3/5 頁)
李植的爐子設計得很成功,燒了一天把六鍋原材料全部燒成了玻璃熱液。玻璃液分別進入退火通道退火後,李植檢查玻璃試驗品的成色,發現第三個坩堝里加了硼砂的玻璃的透明度最好,算是找出了最優的配方。第二爐玻璃李植又微調第一爐找出的最優配方,直到找到較為完美的配方,這才作罷,開始製作成品。
第三爐玻璃,李植就開始用模壓器模壓玻璃用品了。李植用熟鐵製造模壓器,模壓器上抹上一層用桐油調和的木炭粉末,防止鑄模和玻璃黏合。一個坩堝的玻璃液倒入退火通道降溫後,將一些玻璃液被倒入鑄模,工匠們壓下鑄模壓具,迫使玻璃液體在模壓器中成型。待模壓器中的玻璃冷卻後,一個圓形玻璃杯就做出來了。
透明的玻璃杯做出來,放在桌子上十分美觀,散發著水晶般的皎潔光澤。蔡懷水大呼神奇,興奮地跟在李植後面左看右看。
“東家,做成了!做成了!這下我可以去娶翠兒了!”
五個打下手的匠人也是滿臉驚奇,看向李植的目光中滿是崇拜。
這個時代玻璃是絕對的奢侈品,這麼大的透明玻璃杯匠人們都沒有見過,放到市場上去賣肯定可以賣個好價錢。
不過李植拿起那玻璃杯仔細一看,卻發現了不足之處——玻璃杯杯壁裡還有一些氣泡。這些氣泡不但有礙美觀,而且會讓玻璃杯變得脆弱,容易破裂。
李植想了想,覺得還是澄清的工作沒有做透。
李植決心要幹掉這些氣泡,於是在新一鍋玻璃熱液中加大了食鹽的投放量。食鹽放多以後氣泡倒是減少了,卻讓整個玻璃液乳化了,做出來的玻璃杯變得不再透明,變得像是後世的磨砂玻璃似的,讓李植大失所望。
李植想了好久,決定還是維持原來的食鹽投放量,增加攪拌的工序!他找鐵匠打造了幾十根鐵棍子,讓匠人們在玻璃液冷卻前不斷攪拌坩堝中玻璃熱液,把玻璃熱液中的泡沫儘量攪拌冒出,這才加入食鹽做澄清劑。
加入了攪拌程式後,李植指揮工匠們將這一鍋玻璃倒出模壓。新一個玻璃杯做好後,李植驚喜地發現氣泡基本沒有了。他得到了一個晶瑩剔透的圓底玻璃杯。
看著這個完全透明基本無色的玻璃杯,李植感覺銀子在朝自己揮手。
——————
感謝木茶清味的1000打賞,十分感謝!感謝ae1753、氫氧化銫csoh的100打賞
第八十四章 京城營銷
李植一邊讓工匠們批次製作玻璃器具,一邊就準備如何營銷這種高階用品了。
這個時代大明玻璃製品很少,歐洲雖然有威尼斯商人等可以生產玻璃,但一來玻璃在西方也是昂貴奢侈品,進價不菲,販賣到中國未必能夠盈利。二來從歐洲海運玻璃到大明十分艱難,海上風大浪大海船搖動玻璃極容易破碎,所以在大明鮮見玻璃製品。
見得少,用的人少,需求就不旺盛。如果李植在店裡擺著玻璃杯出售,可能一個月也賣不掉幾個。
李植決定主動出擊,讓大明朝的人們試用試用,瞭解到這種商品的好處。
具體來說,李植決定把玻璃製品送給受人尊崇的人士,讓他們在別人面前使用玻璃製品,從而形成購買玻璃製品的風潮。
所謂受人尊崇的人士,本來當朝皇帝是個不錯的人選,可惜天下人都知道崇禎皇帝素來節儉不好奢侈。玻璃器進貢給天子可能會被雪藏,說不定一年也就拿出來用一兩回。
那送給誰好呢?李植已經穿越大明一年多了,自然瞭解了一些基本的官場知識,他想到了內閣首輔溫體仁和東林黨魁錢謙益:內閣首輔就是當朝宰相,自然有廣泛影響力,只要他用了別人肯定跟著用。而東林黨魁錢謙益雖然如今閒住在家,但門生故吏遍及天下,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