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4/5 頁)
作,心想,這喝一口茶也太難了吧。
其實這與彈奏古琴焚香淨身一樣,是一個淨心的過程,只有透過這些悠美安祥的動作,使得飲者心寧靜下來,這樣才可以享受到茶葉的那種香味。
不過就要快喝上嘴了。為每一杯開始斟茶,象關公巡城一樣,所以叫關公巡城。因為這個壺小,杯小,記住了,口中渴了,千萬不要喝這種功夫茶道,那麼會使你越來越渴,最後能氣得一腳將茶桌掀翻了。
這還沒有完,因為壺太小,不可能每一個茶杯都是滿了,先將茶杯裡斟上茶水,估模著茶壺裡還剩下多少茶水,將茶水一點一滴地分在茶杯裡,這叫韓信點兵。直到此時,王畫將茶墊拿出來擺在桌子上,以長幼尊卑敬待客人,這叫敬奉香茗。這時候客人才可以從茶海里將茶杯拿出來,品嚐茶湯,這叫品香審韻。
後面還有高衝低篩,若琛復浴,重酌妙香,再識香韻,三斟流霞幾道手續。那是就二茶與三茶湯的。
不過那是後面的事,到這時候大家可以喝茶談心了。
但王畫一系列動作,讓幾個人再次感到震撼。也許說起來動作簡單,如果不是專業人士,動作絕對沒有王畫這麼悠雅,從一開始的鑑賞香茗開始,王畫的動作就象一隻精靈在舞蹈,雖然王畫身上穿著粗布衣衫,可這幾個人再看去,卻似乎在這少年身上看到了一絲高貴無比的氣質。
王畫直才開口回答老杜的疑問。實際上那一天王束如果心平氣和地詢問,王畫也不會反擊,甚至也向他解釋。
但他在沒有回答之前,卻嘆了一口氣。
第五十八章 境界
ps:我沒有解釋請楚,願諒一下。唐朝百姓對皇室成員甚至皇上本人,自稱是臣,對大臣自稱為某、僕與我,太監見主子自稱為奴婢。至於王畫的茶道是後來成熟的茶道,與唐朝主流茶道不同,茶道也分多少種,不一定在主流茶道。就連什麼茶配什麼茶道也有講究。甚至是水與茶具火工等。後面將會進一步介紹。除了茶道,還有其他高雅的東西,小花花將會慢慢玩出來。
那怕不看世界盃,這個承諾也會實現。下邊即將進入本書第一個小**。
這個問題涉及到面太廣,說起來就是古文改革。其實王勃等人很早就提出來了,可他們自己還是使用駢文,直到韓愈柳宗元,這場浩大的文壇改革盛事才正式拉開,當時韓柳二人在唐朝文壇上有著巨大的影響,同時還有李翱、李漢等學生幫他們鼓吹。就是這樣,還遭到了許多世人的嘲笑與非難。就是到了宋朝,還繼續有人對古文非難,曾鞏在他的文章《贈黎安二生序》,還刻意講述此事。
其實王畫在翰林齋與王束之爭的事情傳開後,還是有人贊同王束的看法。也許王畫的詩寫得很好,但這種文章卻不是很好,儘管它主題明確,論斷清晰。
但就是這樣,韓柳二人並沒有將這場風氣扭轉過來。直到唐末,皮日休、陸龜蒙、羅隱等人也用古文體陸續地寫了一些文章,但他們影響力不大了。於是到了五代,駢文再度盛起。前蜀牛希濟在他的《文章論》中曾提出:當時文章“忘於教化之道,以妖豔為勝”。
到了宋初,王禹偁、柳開又開始提倡古文,可二人孤軍奮戰,效果很不理想。特別是到了宋真宗時,楊億與劉筠為首,追求聲律駢麗的形式主義思潮,席捲了當時文壇。再後又出來石介,才開始批評楊億這種綴月弄花之風,可石介本身的成就以及地位,註定了效果同樣也不會理想。
直到另一個文壇宗師歐陽修,憑藉政治地位以及在文壇上的影響,又拉開古文改革的號角,不但他一人,還有他的同輩蘇洵,學生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蘇軾門下又有黃庭堅、陳師道、張耒、秦觀、晁補之等人,都是古文能手,這才使古文運動達到波瀾壯闊的地步。後面還有明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