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第2/2 頁)
霸主是源於古代的“方伯”。(伯字是長的意思,霸字是同音假借字)在古代,天子本可命令一個諸侯,做某一方面的若干諸侯之長(如周文王在紂時做西伯,就是西方諸侯之長;齊太公在周朝初年,管理東方的五侯九伯),這個就是所謂“方伯”,春秋時代,則純用兵力爭奪。強的國,諸侯都服從他,天子亦就命令他做霸主。
崤之戰,參考呂思勉《呂思勉白話中國史·上古卷:華夏初興》《燭之武退秦師》《史記·秦本紀》
《史記·秦本紀》三十年,繆公助晉文公圍鄭。鄭使人言繆公曰:“亡鄭厚晉,於晉而得矣,而秦未有利。晉之強,秦之憂也。”繆公乃罷兵歸。晉亦罷。三十二年冬,晉文公卒。鄭人有賣鄭於秦曰:“我主其城門,鄭可襲也。”……秦三將軍相謂曰:“將襲鄭,鄭今已覺之,往無及已。”滅滑。滑,晉之邊邑也。……當是時,晉文公喪尚未葬。太子襄公怒曰:“秦侮我孤,因喪破我滑。” 遂墨衰絰,發兵遮秦兵於餚,擊之,大破秦軍,無一人得脫者。虜秦三將以歸。……三將至,繆公素服郊迎,向三人哭曰:“孤以不用百里傒、蹇叔言以辱三子,三子何罪乎?子其悉心雪恥,毋怠。”
《史記·秦本紀》周室微,諸侯力政,爭相併;秦僻在雍州,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夷狄遇之。
《史記·楚世家》八年,伐陸渾戎,遂至洛,觀兵於周郊。周定王使王孫滿勞楚王。楚王問鼎小大輕重,對曰:“在德不在鼎。”莊王曰:“子無阻九鼎!楚國折鉤之喙,足以為九鼎。”王孫滿曰:“嗚呼!君王其忘之乎?昔虞夏之盛,遠方皆至,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桀有亂德,鼎遷於殷,載祀六百。殷紂暴虐,鼎遷於周。德之休明,雖小必重;其奸回昏亂,雖大必輕。昔成王定鼎於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楚王乃歸。
《左傳·桓公二年》武王克商,遷九鼎於雒邑。
《史記·封禪書》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
《論衡·卷十九·驗符篇》夏之方盛,遠方圖物,貢金九牧,禹謂之瑞,鑄以為鼎。周之九鼎,遠方之金也。人來貢之,自出於淵者,其實一也。皆起盛德,為聖王瑞。金玉之世,故有金玉之應。
《墨子·耕柱》昔者夏後開使蜚廉折金于山川,而陶鑄之於昆吾;是使翁難雉乙卜於白若之龜,曰:‘鼎成三足而方,不炊而自烹,不舉而自臧,不遷而自行。以祭於昆吾之虛,上鄉!’乙又言兆之由曰:‘饗矣!逢逢白雲,一南一北,一西一東,九鼎既成,遷於三國。’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夏後殷周之相受也,數百歲矣。
《史記·宋微子世家》八年,齊桓公卒,宋欲為盟會。十二年春,宋襄公為鹿上之盟,以求諸侯於楚,楚人許之。公子目夷諫曰:“小國爭盟,禍也。”不聽。秋,諸侯會宋公盟於盂。目夷曰:“禍其在此乎?君欲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