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緊急動員(第1/3 頁)
轉眼到了三月一日,春暖花開,靖江王朱守謙和千戶盛宣按遼王原來制定的計劃,帶著廣寧中護衛兩營步兵雄糾糾、氣昂昂地開往河西,幫忙朝廷穩住河西局勢,經營西域。
遼東萬物復甦,自南向北,屯田工作又依次展開。
遼王府基本上不用再為屯田操心了。
但是太子走之前,曾交代黃湜,要對遼東半島的屯田多加指導。這時,山東派的地方官也個個跑到黃湜那裡取經,學習屯田。
遼東半島山地實在太多,還真不適合推廣學習長春、廣寧和瀋陽城周邊地區大面積種植水稻的經驗。
黃湜就結合遼王以前關於發展區域經濟的理論對大家說道:
“在遼東搞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是沒有前途的,頂多是混個肚兒圓,要想過上小康生活,還得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的區域經濟,搞支柱產業。”
“你們說復州千山兩側盡是山地,不能種水稻,可以種棉花嘛。種上十萬畝棉花,遼東四十多萬軍民的穿衣就有了保障。種上二十萬畝棉花,遼東不僅不需要再花銀子從關內進口棉花、布料,反而可以向關內輸送棉花、面料,賺取關內的銀子。”
“遼南山地日照足,可以種蘋果,就象懿州土豆、黑山紅薯一樣,搞好了同樣可以換取大把的糧食和銀子。”
“還有那蓋州、金州,海水那麼多,曬成鹽,不就變成白花花的銀子了……?”
在黃湜的指導下,遼東半島的經濟很快有了大的起色。
一年之後,遼東就不用再從山東輸入海鹽了。兩年後,遼東半島的棉花已經能夠自給自足了。三年後,遼東的蘋果已經成為貢品,擺到應天城老朱的龍案上。
靖江王一走,遼王沒了倚仗,在看似漫不經意間,又開始了一項瞞天過海計劃。
他讓郭鎮看守王府,自己以巡視遼北為名,帶著兩營中護衛人馬到了瀋陽。
按後世記載,帖木兒這時應該在繼續死磕北面的金帳汗國,並沒有挑釁明朝。
但是,朱植並不能確信歷史軌跡按部就班地延續下去。
那個便宜大哥朱標太子本來不該來遼東的卻來了一趟遼東。哈密本應去年就被大明收復的,現在還在蒙古人手裡。
如果明軍不開進西域、收復哈密,也許帖木兒汗國和大明像兩個拳王在較量之前好好打量對手一番,誰也不會輕易出擊。
但是明軍開進西域、收復哈密呢?察合臺汗國會坐視不管嗎?
如果收錢乘勝進軍察合臺汗國呢?帖木兒會坐視不管嗎?
倘若帖木兒這個梟雄帶著他的二十萬狼虎之師進犯大明呢?
朱植心裡對靖江王能否取勝真沒有底,越想越擔心。
兵者,存亡之道,不可不察。靖江王畢竟只是一個不務正業的流浪歌手……
遼王一到瀋陽,就給蒯富下達了一系列緊急軍工生產訂單:迅速生產十五門迫擊炮、三門山炮、兩千笠式鋼盔、十萬個三角刺……
自遼王到遼東以來,仗著手下的火器精良,追求裝備和行軍的輕便,一直沒有生產和普及沉重的鎧甲,只有部分人員才有簡易笠式鋼盔和棉甲。
但一想到此次有可能對陣裝備有火器的帖木兒大軍,遼王心裡還是充滿了深深的危機感,想給將士們都準備一副鋼盔。
為應對西域多變的氣候,他下令剛剛成立不到三個月的遼東織造局,不僅要準備五千套更為厚實的棉甲,還要準備五千套棉布夏裝。
西域蒙古人不是戰馬多嗎?那就多給他準備點三角刺,俗稱鐵蒺藜,可以有效降低對方騎兵衝鋒力度。
他又以改革整編王府中護衛為名,在瀋陽城招兵買馬、調兵遣將。
以前的廣寧中護衛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