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大河之戰十六(第1/3 頁)
隨著陳宮命令的下達,劉軍鳴金之聲瞬間大響,聽到指令計程車卒紛紛後撤,如潮汐反覆般向密林之中飛速撤離。
見此情形的周瑜一邊下令追擊一邊在心中感慨齊子原的識人之能,好像他看中的人就沒有走眼過,審配如此,甘寧如此,馬超如此,如今這名聲不顯的徐晃亦是如此,還有一直跟隨在他身邊的太史慈,周泰,張合等人,再加上呂蒙與淩統這兩員小將,唉,若論遍識良才,一百個周公瑾也比不上一個齊子原,若論學識見識,一千個周公瑾也不如一個齊子原,若論為人秉性,一萬個周公瑾也不如一個齊子原,不愧是我周公瑾的結義兄弟,此生無憾也!
周瑜領軍配合徐晃追擊劉軍十餘里後便不再繼續,畢竟這一仗打的自己同樣傷亡不小,如今的結果已經十分喜人,如果再遇到埋伏可就有些不美了。
此戰曹軍傷者接近一萬,陣亡之卒也有五千餘人,騎兵亦是折損兩千多,完全就是傷亡近半的慘狀,但若與收穫相比,這點損失完全不算什麼,劉軍此戰單單陣亡士卒便接近一萬五千人,被俘虜之卒更是達到驚人的三萬,還好車胄見勢不妙就率領騎兵迅速斷後撤離,這才遏制住徐晃重騎的追擊,否則全軍覆沒都有可能。而劉軍最後更是在懼怕之下成建制投降,如此才讓曹軍取得如此戰果。您也不要說劉軍士卒過於慫蛋,本就是跟隨孔融一起投降劉備的他們如今在這冀州腹地被擊敗還能有好?前有大河後有敵軍之下,一起行動還有可能逃出生天,一旦找不到大部隊那就是被俘虜的命運,何況他們身上沒有糧草,與其將來被俘還不如干脆投降呢!這又不是外寇入侵,咱們玩的是軍閥混戰,打不過就投降完全沒有心理壓力,就是齊子原麾下不是也有投降之卒嘛。若想減少此類事情的發生,那就要多打勝仗,對士卒更加關懷,賞罰分明,假以時日方才能形成軍魂,現在嘛,說句不客氣的話,曹老闆就算敗亡了,除了曹氏大將與齊子原會殉葬,其餘將領大多數都會選擇投降,這就是人性。
此戰過後,傷亡慘重的劉軍無力再戰,只希望儘快撤回大河以南才萬事大吉。而接納大批降卒的曹軍同樣無力再戰,畢竟劉軍還有一支八千餘人的騎兵部隊,重騎沒有辦法長途追擊,回頭真要遇到劉軍騎兵還真是勝負難分。所以周瑜索性一邊派遣千騎小隊前去騷擾劉軍撤離,一邊派快馬向齊子原彙報此處戰況,讓他在大河以南小心應對,自己會用最快速度前去匯合。
三日後,陳留州牧府內,比周瑜信使優先抵達陳留的是孫策與陸康的使者,齊子原收到訊息後更是不明所以,心想這倆人找我幹嘛?孫策尚且有情可原,這陸康真是有好幾年都沒聯絡了,完全沒道理嘛!
話雖這麼說,但齊子原依然熱情招待了兩家使者,待了解一番後才明白兩家之意,原來是孫策突破了劉軍的防線,如今大軍已經進入廬江境內。孫策一邊藉助兵鋒摧城拔寨,一邊用江東陸家來威脅陸康獻出廬江各縣,打算以最小的代價攻取此地。
而陸康這老小子雖不地道,但卻是個十分忠於漢室之人,也就是忠君思想根深蒂固那種,他去年之所以投降劉備就是因為對方打著匡扶漢室的大旗,現在孫策跑去攻打廬江,陸康當然不會讓他如願,隨即便開始領軍拒敵。
可惜現在的孫策可比歷史上的牛皮很多,毫無後顧之憂的他更是意氣風發,直接連敗陸康三陣,十日內便攻破五城,如今都快打到廬江的首府舒城了。
一敗再敗的陸康為了提升士氣突然想到齊子原這號人,心想他做的事可是攻破許昌,還政於陛下,這不正是我一直想做而做不到的麼!既然廬江守不住,那還不如直接去許昌效忠陛下呢,屆時有了齊子原的護衛,江東孫氏絕對不敢過於張狂,而且我跟齊子原的關係也不錯,我當初還是他的證婚人呢!對,靠譜!
說幹就幹的陸康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