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桂枝湯與梔子乾薑湯(第1/2 頁)
“為什麼?”
李憬微微皺眉,這次大方向都搞錯,算得上診斷無錯,卻誤治了。
顧青解釋道:“梔子乾薑湯歌雲:十四山梔二兩姜,以丸誤下救偏方,微煩身熱君須記,辛苦相需盡所長。
《傷寒論》80條雲:傷寒,醫以丸藥大下之,身熱不去,微煩者,梔子乾薑湯主之。”
“對哦,脈浮數,就是有熱未退,我也覺得這個方子合適。”
正不知道用什麼方劑的劉美亞與陳雅雯,眼前一亮,出聲附和。
李憬道:“首先,我們要明白,病人為何會心煩,該病人自述,服藥後,並未出大汗而心煩。
熱,確實能讓人煩。
誰背一下《傷寒論》57條。”
顧青恍然大悟:“《傷寒論》57條:傷寒發汗已解,半日許復煩,脈浮數者,可更發汗,宜桂枝湯。
我知道了,此病人應當用桂枝湯去解。
本來他是太陽傷寒,發汗已解,但半日許復煩,煩就是有熱才煩,也就是熱沒祛除乾淨,這時如果脈還浮數,繼續發微汗就好,宜桂枝湯,不能用麻黃湯,也不能用梔子乾薑湯。”
李憬點點頭道:“不錯,遣方用藥,主證消餘證滅,除了抓病因病機病理,還需要對方劑的理解,對相關中草藥的理解,對細節的把控。
每一次臨證,必須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多想想為什麼,是不是方證脈證症真正已經完全吻合。
也要明白經方的藥理作用,用藥,君臣佐使至關重要。
比如,桂枝湯,君藥為桂枝........
本方具有調和營衛、陰陽之功,其治療範圍不僅侷限於外感風寒表虛證,亦可用於病後、產後、體弱等因營衛、陰陽不和所致之病證。
《金匱要略論注》雲:桂枝湯,外證得之,解肌和營衛;內證得之,化氣調陰陽。
發中有補,散中有收,營衛同治,邪正兼顧,滋陰和陽,調和營衛,解肌發汗,陰陽並調。
所以,此病人,再服桂枝湯,應當一劑可解。若一服汗出病癒則停藥,不必全部服用完未服之藥。
有些嚴重者,必須一日一夜隨時檢視,若一劑藥三次服完,病症猶在,可繼續煎煮服用,仍不出汗者,可連服三劑(一劑藥分為三次),即隔4小時連續不斷各服一次。”
顧青一邊做筆記,一邊思考,稍後道:“我懂了,謝謝院長解惑。劑量是否可以適當加重。
比如:桂枝去皮15g、芍藥15g、炙甘草12g、生薑15(切)g、大棗4枚(擘)。”
李憬再次讚賞:“不錯,學以致用,舉一反三。此病人體格比較強壯,且病情容易反覆,但病情較輕,可以適當加量,就按照這個開方。”
病人還是有點猶疑:“李院長,我真的不用去大醫院檢查嗎?”
李憬解釋道:“放心吧,不會有事,實在不放心,如果服用一天藥還是無效,再去檢查也不遲。”
陳雅雯狐疑的問道:“院長,為何我覺得,梔子乾薑湯也適合此病人呢?
都是有汗、發熱、心煩。”
李憬解釋道:“此病人脈浮數心煩,只是表證餘熱未解,並無其它症狀。
而梔子乾薑湯,清上溫中為主。
多有上熱下寒,虛實錯雜,如伴有:身熱,心煩、焦慮、口苦、苔黃(梔子,心有火)、舌淡暗、舌體胖大、舌苔白膩(乾薑,脾有寒)、腹痛,腸鳴下利,脈弦數等等,當然,不會所有症狀都有。”
顧青道:“我想起來了,噁心用生薑,乾薑用來溫中,微煩也可用乾薑。
但用到乾薑,就代表裡虛了,而此病人只是表虛,並無裡虛的表現,只能用桂枝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