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3/5 頁)
是張準的想法。
三月十五這天,天氣不是很好,天空灰沉沉的,雲層很厚,彷彿要下雨,但是始終沒有下。空氣顯得非常沉悶,好像有種透不氣來的感覺。
早上起來,張準看到擺在空地中間的鹽擔,發現楊銳鋒將幾個鹽擔的蒙布揭開了,可能是檢查鹽巴有沒有受潮。如果鹽巴受潮,就會變質,鹽商就更加不願意收購了。
看到張準出來,楊銳鋒感慨的說道:“多好的鹽啊,沒有人收購,實在是太可惜了。”
張準慢慢的走過去,掃了一眼籮筐裡面的鹽巴。
他以前並沒有注意到這些鹽的質量,因為所有的鹽擔,都是被蒙起來的,以免吸水潮溼了。現在,楊銳鋒將蒙布拿開,張準才真正看到了這些海鹽的真面目。他在鹽擔的旁邊站了一會兒,神色有些疑惑。
“這就是好鹽嗎?”
張準自言自語的問道。
毫無疑問,在張準的眼裡,這些海鹽只是最原始的鹽巴,含有很多的雜質,表面帶著黃黃的顏色,非常的難看。伸手抓起一把海鹽,澀澀的,顆粒很大,也不均勻。這樣的海鹽,用來炒菜,顯然有點勉強,也不知道是用來做什麼的。
他內心忽然微微一動,想起了什麼,問道:“鋒哥,所有的私鹽,都是這樣子的嗎?”
楊銳鋒說道:“也不是。有些人喜歡往鹽裡面摻點泥土什麼的,要麼是摻點細沙,又或者是在鹽擔的下面藏一個大石頭,增加重量,但是咱們楊家屯都是老實人,從來不幹這事。”
“……”
這樣的海鹽還要往裡面摻泥土,張準真的是無語了。
為什麼大家不將這海鹽的質量弄的好一些呢?
後世的鹽都是粉末狀的,細細的,白白的,看起來感覺很好啊!
眼前的這些鹽巴,要是放在後世,不要說賣三文錢一斤,就算是倒貼三文錢,恐怕都不會有人正面看一眼的,賣相實在是太糟糕了。
沉默片刻,張準說道:“要是有質量更好的鹽,會不會好賣一點?”
楊銳鋒說道:“質量更好的鹽,只有精鹽和青鹽了。不過,都是內地才有的,山東可沒有。”
他簡略的解釋說,精鹽都是富貴人家才用的,顏色潔白,粉末狀,很均勻,摸起來手感很好,做出來的菜味道也均勻。比較高檔的酒樓什麼的,採用的也是精鹽。每斤精鹽的市場零售價至少在五六十文以上,而且供貨的數量並不是很多。
至於青鹽,他其實從來沒有見過,據說是來自遙遠的大西北,非常的名貴,運到山東的青鹽數量,數量很少,導致每斤青鹽的售價都在一百文以上,絕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天價。在山東,只有大富大貴的人家,才有錢購買青鹽。一擔海鹽還不如數斤的青鹽,是人所共知的事實。
張準說道:“要是我能夠將這些粗鹽變成精鹽呢?”
楊銳鋒驚訝的看著他。
將海鹽變成精鹽?
變戲法嗎?
張準沒理睬他的驚訝,自顧自的說道:“能不能賣出去?”
楊銳鋒點頭說道:“當然能……山東的精鹽和青鹽,都是從陝西運過來的,現在陝西民亂,河南也民亂,道路被阻斷,精鹽和私鹽都運不過來,價格往上翻了好幾番……”
他詳細的解釋說,山東的鹽其實在全國根本排不上號,無論是產量還是質量。在山東的北面,是長蘆鹽場,在山東的南面,是江淮鹽場,產量都很大,鹽的產量也比較好。但是,全國最好的鹽,依然是出自陝西都司寧夏鎮鹽池城、惠安堡、花馬池,以及陝西行都司(即甘肅)西海(即青海湖)周邊的鹽。因為這些鹽帶有些許的青色,故名青鹽。
一直以來,青鹽都有鹹、寒、涼血、名目等藥用功能。在大明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