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部分(第3/4 頁)
,一群人老老少少,對著那棵老樟樹虔誠的祭拜著。
蔡書舟默默的注視著老樟樹,就像一場夢一樣,久久不能平靜。。。。。。
這是一個真實的夢,一個幾十年的夢,村頭那棵樟樹是應該親自見證過的,雖然他不會說話,但他有眼睛,他是能看見這幾十年,或者更早一點幾百年來,這個村落的起起落落,風風雨雨,世代變遷,人情冷暖的。
老樟樹不會忘記跟前的這條小河,或許原來是一條大河,現在成了小溪或者港汊,那潺潺的流水聲就像一首首溫情動聽的歌曲,一直陪伴在身旁。
老樟樹不會忘記一直承載他的這片山崗和泥土,是他們一直滋養著這一方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子民,繼以延續著世代繁衍的更迭。
老樟樹更不會忘記村頭的那鼎大鐘,新中國的幾十年來,他一直在警示著這方水土的人們日出而作,日落也作,還有那些政治運動和會議。
老樟樹當然也不會忘記這牛頭頸彎下唯一的一戶蔡姓人家,幾十年來一直在這片土地上辛勤勞作、苦苦奮爭的歷史,當然還有與趙姓的多少年來的恩怨情仇。。。。。。
如今蔡書舟他們一家終於是離開了這片曾經令他魂牽夢繞、愛恨交加的土地,在洪流滾滾的城市的大潮中搏擊著,揮灑著,淹沒在鋼筋水泥的高樓大廈中。。。。。。(全書完)
意猶未盡
全書終於好像是結束了,蔡書舟帶著一家人站在老樟樹的跟前的訴說和回憶,對應了開頭的告別老樟樹,多少有點衣錦還鄉、榮歸故里的嫌疑,但畢竟這只是一個普通老百姓的故事,跟那劉邦回鄉酒後而作的《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是完全不能同日而語的。
實際上,讀者更關心的還是蔡書舟一家的命運。一下子幾十萬字的述說,當中寫了那麼多的情節和人物,以及很多事件,最後當然是期望有一個對主人公家世的結局有一個完整的交代的。但該書最後沒有完整表達,只是讓讀者自己去想象。其實這已經夠了,畢竟這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事情。一切因為蔡書舟一家的離開,那些人物的的命運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
比如大家都會問那個可恨的細腳子最後死沒死啊,或者起碼病沒病入膏肓呢,還有那個搞了幾十年的萬財隊長,最後老糊塗了,怎麼樣了呢,那個全村最落後的趙火青,改革開放後有沒有富起來?還有那個一肚子壞水專門出壞主意整老蔡蔡家明的趙安生最後又落下個什麼好下場呢,還有就是,趙家灣最後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走向何方呢。
還有就是蔡書舟一家後來在省城的生活如何?蔡鋒清嫁了麼,蔡書艇結婚了麼,半聾子命運如何,老蔡玉桂省城的生活幸福麼,蔡書舟的事業後來怎樣了,他跟王招君的家庭生活幸福快樂麼?
這等等的一切,都是一串串的問號,但實際上,這已經無關緊要了,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畢竟不是喜劇,她是不需要一個完美的大結局來結束全書的。就說那細腳子吧,她總歸要老,她的那些愚昧守舊的思想終歸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時代的進步被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所以死不死已經不那麼重要了,至於那些因果報應似的人物,比如萬財,比如安生,其實老蔡已經遠離了他們,至於後來的命運,我們只要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間未到,或者根本就不報,都可以的,沒有必要去過分計較了。
至於趙家灣的命運,讀者也不要擔心,有老樟樹在嘛,好也好不到哪去,壞也壞不到哪去,有一點就是,村裡的人倒是越來越少了,除了幾個年老體弱的以外,大部分都外出務工了,不過也命運多艱,有在建築工地上摔死的,有開山放炮被炸死的,當然也有掘到第一桶金髮財的了,回家蓋了好幾層的洋房,漂漂亮亮,風風光光。就像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