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部分(第3/4 頁)
於湖,乃寄州治於此。後以虹縣省入泗州,乃復為屬如故。東:盱眙山,縣以此名。南:寶積山。北:陡山、龜山。東南:都梁。西北:浮山,濱淮水,故一名臨淮山。淮河逕城北,匯洪澤湖。與泗州中流分界。自五河流入,東北至清河口合黃河。東北:運河。池河自合肥入,北注於淮。洪澤湖舊名破釜塘,亦古洪澤鎮地,昔人開水門入以資灌田。自泗州陷入,湖界日巨,汪洋幾三百里,延袤皖、蘇二省。南以老子山、北以湖泊崗,與江蘇桃源縣分界。舊縣有汛一。驛二:淮原、都梁。天長疲,難。州東南百五十七里。南:橫山、冶山。西:望城崗。北:紅山。西北:石樑河,自滁州來安入,匯為五湖。北合德勝河,又東接高郵寘沙湖,其分流為樊梁溪。白塔河自來安入,合汊澗,逕石樑鎮,又東大河灣,至城西,右合白楊河,東北瀦為丁溪湖,播為感蕩、上泊、白馬、沂洋諸湖。其南秦蘭河,併入江蘇,注寘沙湖。東北:下河鎮。北:銅城鎮。汊澗有汛一。城門鄉巡司一。一驛:安淮。五河疲。州南百三十里。南:金崗。西南:翠柏。西:臥龍崗,下有龍潭。北:陡山崗。沱河水溢,淮水在城東一里。自故臨淮縣東北流逕此,又東入州境。澮河自靈壁入,舊逕城南一里,後水漲沙淤,徙於北滸,又逕城西北合沱河,又東入淮,或謂之澳水。東潼河自州入,逕天井湖,南至鐵鎖嶺入淮。漴河在城南二里。南湖在城南七里,匯眾流而成,流為此河,又東流入淮。以上所謂五河也。其交會處在城東二里,謂之五河口。西:臨淮關,有汛。驛一:五河。
……
國學網站推出後一頁前一頁回目錄回首頁後一頁前一頁回目錄回首頁志三十五
地理七
△山西
山西:禹貢冀州之域。清初沿明製為省,置總督、巡撫。順治末,總督裁。康熙四年,並冀南、冀北置雁平道。雍正元年,置歸化�。二年,增直隸州八。平定、忻、代、保、解、絳、吉、隰。三年,增府二。寧武、朔平。六年,升蒲、澤二州併為府,置歸綏道。乾隆四年,增置綏遠�同知。二十五年,又以歸綏所屬地增置五通判。歸化城、清水河、薩拉齊、和林格爾、托克托城。與歸、綏二�並屬歸綏道。二十九年,裁歸化城通判。三十七年,吉州改屬平陽府,霍州為直隸州。今領府九,直隸州十,�十二,州六,縣八十五。東界直隸井陘;三百七十五里。西界陝西吳堡;五百五里。南界河南濟源;七百三十里。北界內蒙古四子部落草地。一千一百里。廣八百八十里,袤一千六百二十里。北極高三十四度五十七分至四十一度五十分。京師偏西三度四分至五度四十五分。東北距京師一千二百里。宣統三年,編戶一百九十九萬三十五,口九百二十一萬九千九百八十七。其名山:管涔、太行、王屋、雷首、底柱、析城、恆、霍、句注、五臺。其巨川:汾、沁、涑、桑乾、滹沱、清漳、濁漳。鐵路:正太。驛道:西達蒙古、陝西潼關,東北至京師。電線達京師,西南西安。
太原府:衝,繁,難。隸冀寧道。巡撫,佈政、提學、提法司,巡警、勸業道駐。初沿明制,領州五,縣二十。雍正中,平定、忻、代、保德直隸,割十縣分入之;尋興還隸。乾隆二十八年,省清源入徐溝。距京師千二百里為省治。廣六百里,袤七百里。北極高三十七度五十四分。京師偏西三度五十六分。領州一,縣十。陽曲衝,繁,難。倚。東北:阪泉山。西北:崛唅。北:梁鴻。西南:汾水自交城入,逕冽石口,左合埽谷水,折東南,左合洛陰及石橋、真谷水。水經注“逕盂縣、狼孟故城南”者。至城西北,左合石河、南社河,又南入太原。天門關、石嶺關二巡司駐。王封鎮,同知駐。埽峪村、楊興寨。城晉、陵井驛。太原衝,繁。府西南四十里。西南:尖山。西北:蒙山,其南風峪、懸甕,晉水出焉。東北:駝山。汾水自陽曲入,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