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4/4 頁)
個人的實際很遠,不是那麼回事。這讓我們覺得人生其實是很不好談的,一談起來就難免流於空泛,只有“普遍原則”,而無法應用到具體。或許,人生就是一種很空泛的東西,是閒著沒事的人,多愁善感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出路的人的喟嘆。是人們愁出來,苦出來,閒出來的一個話題,並不是必須的。不知道人生是怎麼回事,照樣活著,知道人生是怎麼回事,也並不見得活得更好,知與不知,我們都在人生之中。而每個人的人生,相對於他的感受而言,都是獨特的,他人的經驗和悟道,並不見得說到他的心裡去,他活在自己的經驗和感受中。其實,每個人都在不知不覺地創造著自己獨特的人生。
活著是一件很具體的事,而人生便由這很具體的“活著”串成。
屋子
有一間屋子,我們從前門走進去,在屋裡停留了一會兒,便從後門走出去了,這間屋子就是人生。在物裡我們猜不到屋外都有些什麼,是什麼樣子,而走出去的人又都一去不歸。沒有一個人回來,向我們述說屋外的世界。屋外的世界是精神性的,而屋裡的人關心的是實在的生活。在前門和後門之間有一段距離,他們儘可以認為這就是永遠,或許恰恰相反。屋外的世界是人們留待最後解決的事情,在跨出門檻前,人們選擇的是不去想它,或者故意忽略。你看到有人走進來,有人走出去,你知道自己也終有走出去的一天。但你無法確定它的準確日期,除非你自己選擇。你沒有選擇走進來的自由,但你可以決定什麼時候走,但很少有人做這樣的選擇。更多人給自己的指令是:呆一會兒,再呆一會兒。直到自己的身體自行其事,把他帶走。不願走的是我們曾為靈魂的東西,到時便選擇離開的是我們的肉體。唯有此時,靈魂和肉體才被分得如此清晰,肉體毫不顧靈魂的意願,靈魂對肉體無可奈何。我們所說的人生,其實就是靈魂和肉體相攜相伴走過的光陰,待到它們分道揚鑣時,人生便結束了。
我們走過這個由廣大地平線圈圍起來的世界,我們是活著了,至於活得怎樣和怎樣活則是一些細節,因為畢竟我們要離開這裡。
落幕
對於個人來說,人生是一次性的,但對於歷史,卻是不斷重複。歷史不厭其煩的向人們述說著同一個故事,但我們不覺得歷史嘮叨,因為它的人物內容場景不斷變換,陸續登場,雖然表現的是同一個主題,卻常變常新。而且,我們又是第一次登場,又只有一次表現的機會,我們不會在謝幕後,又走到臺前來,把表演過的再重新演歷一番。所以,我們也不會覺得人生陳舊老套。我們就象第一次來到磨坊的人,看見一群人在推磨,覺得挺新鮮好玩兒,便也學著推下去。雖然也有厭倦的時候,但大體上還是推得有滋有味。雖然也知道這是別人玩過的把戲,自己是在重複別人,但仍樂此不疲。這便是所謂人生的意義了。
人生個體意義上的一次性,讓人覺得人生無比珍貴,整體意義上的不斷重複性又讓人生貶值。我們一生下來,即意味著一次全新的體驗,又意味著一次重複的開始;即使未知的,又是已知的;即使不確定的,又是確定的。而我們自身也既是實在的,又是非實在的,兼有現實的人和劇中人的雙重身份。我們是在生活,又是在演歷人生故事。我們全部的痛苦無奈和掙扎,也既是我們現實中遇到的切實的問題, 也是我們必然要經歷的早已編排 好的故事情節。但我們不必演得太認真,因為人生總有落幕的時候。
我在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