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池魚無過反遭禍(第1/2 頁)
嚴嵩現在確實是很被動,他很清楚徐階就是嘉靖用來制衡他,可是他沒辦法像對付夏言一樣對付徐階,他很明白,如果他對徐階下狠手的話,那就無異於直接挑釁嘉靖了,嚴嵩知道,嘉靖對自己足夠信任的原因除了嚴嵩對嘉靖足夠恭順,能夠幫嘉靖處理政務之外。
最重要的就是嚴嵩對嘉靖的權力構不成威脅,以嚴嵩的年紀,是絕對熬不過嘉靖的。
嚴嵩知道,這次方鈍確實是遭了池魚之災,可是朝堂一向就是如此,哪有什麼真的正邪善惡之分。
嚴嵩只得溫言安慰道:“仲敏,國步艱難,勉力為之,此間事是老夫對不住了,但是這幾日事情更加不妙了,再遲幾日,恐怕事更難為。”
嚴嵩就將近日的一些東南官員的奏疏告訴方鈍了,首先是南直隸巡按御史趙炳然上疏請求停徵蘇松常鎮四府租一年,以被倭故也。因為這四府的官田不多,每年的田租也不過三兩萬石,嘉靖就準允了此事。
然後就是浙江巡按龐尚鵬聯合南京一幫科道言官,向嘉靖上疏稱:奏凡直浙地方被倭被災者民田許減存留之數;屯田許從輕折之價。其內府白糧漕運米於無災州縣補之,紹興府所屬邊倉糧暫令本折兼徵,以備海防之用。
前兩條倒是沒什麼事情,遭受倭寇襲擾的地方,減少地方州縣的留存米糧數目,折色也以對百姓較優惠的價格折納,這都還算正常的事情。
要命的就是第三條其內府白糧漕運米於無災州縣補之,受倭寇襲擾的都是東南等處,這裡是漕糧徵集的重點,不從這裡徵集,從哪裡去徵集呢?這事別說嘉靖、嚴嵩,就是徐階也不敢答應。
方鈍作為戶部尚書,對於漕糧怎麼會不熟悉,當即對嚴嵩說此事斷不可行。
大明的漕糧由兩個部分構成,江西、浙江、湖廣、南直隸漕糧為南糧,繳納白米。山東、河南的稱為北糧,繳納小麥。此外南直隸的松江、蘇州、常州和浙江的湖州、嘉興的白熟糯米、粳米稱為白糧,專供內府、宗人府、宮廷消耗,並用於北方官員的俸祿分發。
每年從有漕各省運往京師的糧食定額400萬石,南糧約三百二十四萬石,北糧約七十六萬石,以南直隸負擔最重,約一百八十萬石。而南直隸浙江又是這次受倭寇最重的兩省,要是將這兩省受倭寇襲擾州縣的漕糧都免了,方鈍粗略估計了一下,起碼得百萬石,這百萬石的漕糧從哪裡出?
是準備從嚴嵩的老家江西出,還是準備從方鈍的老家湖廣出?相鄰各省已經要為東南協濟軍餉了,東南各省還想將漕糧轉嫁調,怎麼可能?
再說了,嚴嵩、方鈍同意讓各省協濟東南軍餉,已經是頂著極大的壓力了,再將漕糧轉嫁的自己的家鄉,他們兩位怕是別想再回家鄉了。
你徐階的家鄉是家鄉,嚴嵩、方鈍的家鄉就是不是家鄉了?這是嚴嵩是絕不會答應的,他需要方鈍出來一起支援他,並且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事關自己的家鄉,方鈍當然也很重視,思慮再三之後,方鈍說道:“恐怕只有折納一法了。”
東南沿海各州縣受到倭寇襲擾是事實,朝廷也必須加以撫卹,否則一旦民變,誰都擔不起這個責任,但是解京的漕糧關係到九邊和京師官吏的生計,也不是可以輕忽的問題。
方鈍提出的辦法就是折納,就是將本該繳納的糧食按照一定價格折成白銀、布匹等物,交給朝廷,之前就已經大規模實施了,自成化八年始,漕糧折徵的形式從銀布並徵一律改為徵收白銀。規定在兌運中,湖廣、山東等地漕糧改折十二萬餘石為白銀繳納。
眼下就是隻能將南直隸等處的受到倭寇襲擾的州縣漕糧由本色改為折色,也算變相的減少百姓的負擔了。因為漕糧的痛苦不在於漕糧本身,而在於加耗,從浙江向京師運送一石米的話,根據支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