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第2/3 頁)
說,舉先生最適宜,無非表示學界之正氣、理想、不屈等義。&rdo;
按照翁文灝的說法,當他將眾人的意見反饋到陳佈雷處時,陳氏急忙對之作了解釋,說介公只是在與他和張嶽軍(群)談及時,提到中研院應歸行政院管轄,院長不宜由評議會選舉,但也&ldo;未言決即更改&rdo;,如傅斯年在致胡適信中所言&ldo;對院長人選,曾提及吳稚暉、戴季陶、鈕鐵(惕)生等,嗣又提及顧孟餘云云&rdo;。既然介公本人也只是非正式地提及,並沒有一個斷然的決定,翁文灝除向陳佈雷說明&ldo;盼能依法辦理&rdo;,希望不至破壞法律條例外,也就沒有再作更多的表示。隨後,翁特意又走訪了陳佈雷和蔣介石在表述時另一位在場者張群,也沒有探聽到與陳佈雷不一致的說法。下午,翁文灝、傅斯年、任鴻雋、李四光、汪敬熙等一起,又與王世傑專門討論選舉院長事。據翁文灝日記載,當時王世傑只是表示,關於此事,他本人&ldo;有二個nsciences(良心)&rdo;。兩個什麼nsciences?翁日記沒記,王世傑具體說沒說也不得而知。
除翁文灝的一面之詞,另有一條訊息在評議員間傳開,謂王世傑最不願意駐美大使胡適此時回國。用王的話說,雖然胡適算不上一流的外交家,美國的外交政策也不是容易被他國外交官轉變的,但他認為,美國外交政策中那些可以設法轉變的,胡博士去做就比其他人有效,因此極力反對讓胡適回國當院長云云。蔣介石之所以敢冒得罪天下儒生的罵名,讓陳佈雷&ldo;下條子&rdo;推舉顧孟餘,就是王世傑的移花接木之計,沒想到弄巧成拙,遭到學者們的強烈反彈,並對王大為不滿。翁、朱二人一看眾評議員的激憤之態,才知道這幫學者與純粹的官僚大不相同,&ldo;實在沒法運動,如取運動法,必為所笑,於事無補&rdo;。在這種情況下,翁、王、任、朱四人撇開顧孟餘,又開始為爭搶這把交椅勾心鬥角起來。
群英會陪都(6)
當天晚上,翁文灝、任鴻雋聯名出面請客,席間有任的夫人陳衡哲作陪。翁、任聯盟表面上不動聲色,內心卻各有打算。意想不到的是,前來吃飯的傅斯年、陳寅恪等人仍不買帳。為了這次評議會,陳寅恪帶病專程趕來參加,曾幾次對眾人表示:&ldo;來重慶就為投胡先生一票。&rdo;陳寅恪對於社會生活的態度,最看重的就是獨立精神和自由思想,也就是他為王國維撰寫的紀念碑碑文中所倡導的&ldo;士之讀書治學,蓋將脫心志於俗諦之桎梏,真理乃得以發揚。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耳&rdo;。在這次宴席上,陳寅恪同樣大談其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並言稱中研院院長必須在外國學界有相當聲望,如學院之外國會員者云云。這個說辭,顯然是向在座者宣示,只有胡適才有資格來坐這把天下儒林盟主的交椅。這個時候,儘管國內有不少黨國要人對胡適在駐美大使的位子上,&ldo;只好個人名譽事,到處領學位&rdo;之行徑頗為不滿,尤其是孔祥熙、宋子文等政治集團大為不快,恨不得立即將他抓起來投進監獄,甚至連同傅斯年等一幫前呼後擁的嘍囉一併逮捕法辦,以達到斬草除根之目的,但遠在美國的胡適仍是照領不誤,直到中研院院長選舉之時,國人並不清楚他以中國駐美大使身份,在國外受領了多少個博士學位。不過從胡適一生在國外共弄了35頂博士帽子推斷,這個時候恐怕已有30多頂博士或相關的名譽博士帽子戴在頭上了。除此之外,弄到的&ldo;外國會員&rdo;頭銜更是不計其數。這個能量,如同三國時代虎牢關前的呂布,是翁文灝與任鴻雋加上陳衡哲三位男女英豪合在一起都無法匹敵的。故陳寅恪之說,得到了大多數入席者稱許,翁、任、陳三位一時頗為尷尬。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