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第2/3 頁)
和燕京大學合辦的社會學研究室,招收了費孝通等幾位助手。費孝通在2005年接受上海大學教授朱學勤訪問時,曾斷斷續續地提到過這段生活,說:&ldo;在燕京,吳文藻同他們都不對的,他是清華畢業的,應當回清華的,因為冰心到了燕京。他們夫妻倆以冰心為主,她同司徒雷登很好的。這樣,吳文藻是被愛人帶過去的,在燕京大學他沒有勢力的,在燕京靠老婆。後來出了燕京,他才出頭。吳文藻的一生也複雜得很啊。我們燕京大學是跟老師的,一個老師帶幾個好學生,我是跟吳文藻的。&rdo;
吳文藻與費孝通&ldo;西南自立&rdo;(2)
在談到當時燕京與北大、清華相互之間的關係時,費孝通明確表示北大、清華與燕京有很大不同,&ldo;吳文藻同傅斯年也不對的,搞不到一起的。吳文藻想自己建立一派,他看得比較遠,想從這裡面打出一個基礎來,透過park這條思路創造中國這一派。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力量不夠,他就培養學生。&rdo;又說:&ldo;雲南大學校長是清華的熊慶來,他請吳文藻去組建社會學系……但到了雲南大學沒有辦法發展。後來冰心不願意在雲南,她的朋友顧毓琇想追冰心,沒有追到。冰心厲害,看中吳文藻,吳文藻一生受冰心影響。&rdo;
最後,費孝通總結性地說:&ldo;對舊知識分子,我一直看不起。在我眼中,真正好的沒有幾個,好的知識分子,有點學問的,像馮友蘭、金嶽霖、曾昭掄這批人,我是欣賞的。自然科學裡也有點好的,可是也不是好在哪裡,叫他們來治國、平天下,又不行。&rdo;因而,1949年之後,費孝通竭力主張要給這些不能&ldo;治國平天下&rdo;的舊知識分子來一場脫胎換骨的政治改造。後來,數以萬計的知識分子進了牛棚,而有幸得到費氏&ldo;欣賞&rdo;的知識分子如曾昭掄等亦未能倖免,後來被趕出京城,於淒風苦雨中告別了人世。再後來,費氏自己也落入政治圈套而不能自拔,成了不折不扣的&ldo;牛鬼蛇神&rdo;。當然,在費孝通看上的人物中,只有馮友蘭是個異數,他以御用文人&ldo;梁效&rdo;掌門人的身份,跟隨江青在中國政治舞臺上騰雲駕霧好一陣子,在得以保全性命的同時,也給這紛亂的世界留下了一個活生生的人生哲學命題標本。
費孝通成為吳文藻的得意門生後,和在很長時間裡一直唯吳的馬首是瞻,從費氏的談話中知道吳與傅斯年不和,但他沒有明確列舉不和的原因,只隱約透露了吳到雲南大學之後要建立社會學系,但又遇到強大阻力,最後只得放棄雲南赴重慶工作云云。這一點,從臺北史語所儲存的傅斯年與顧頡剛、朱家驊等人的通訊中,可窺知一個不為外界所知的隱秘。
卻說顧頡剛離開西北輾轉來到昆明後,&ldo;出於排解不開的邊疆情結&rdo;,便在《益世報》上創辦《邊疆》週刊,集合許多朋友來討論邊疆問題。想不到這一討論,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同時也引起了傅斯年的警覺。
抗戰時期中國人口流動量大增,&ldo;外來戶&rdo;與當地土著或私下稱作&ldo;土包子&rdo;之間不團結,鬧矛盾,或暗中較勁兒的現象普遍存在。在國民黨統治的西南邊城昆明如此,而共產黨控制的陝北黃土窯洞依然若是。當時的左翼作家茅盾晚年撰寫的回憶錄,就曾敘述過抗戰期間自己在昆明與顧頡剛、朱自清、聞一多、吳晗等人交談的情形。據說茅盾曾讓朱自清派人去找過冰心,正好冰心外出不在家,未能參加。談話不久,茅盾就發現所謂的&ldo;外來戶&rdo;與&ldo;土包子&rdo;之間不團結的問題,遂當即決定&ldo;把話題轉到外來文化人與本地文化界如何聯絡感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