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十二針(第3/8 頁)
療作用的中藥單方或複方治療,如瘧疾則可用常山治之,痢疾一般可用黃連、三顆針等治之,急性闌尾炎(腸癰)一般可用大黃牡丹湯治之等。
以一方一藥治療一種疾病,雖然中醫學在用,但不是中醫學治病方法的主流,因其不能反映中醫學治病的特色——辨證論治。
所以說,一直以來,中醫辨病論治的思維,一直都因為對於疾病的理解不是那麼細緻,所以導致了這個思維一直不怎麼活躍。
可是……要知道。
中醫學臨床上從來就少不了“辨病論治”的方法。
特別是在中醫學理論體系構建之初,證的概念尚未從病中分化出來,當時就是以“病”作為辨析目的的,治療也就依據病來進行。
如《內經》十三方基本上是以病作為治療靶點的。
其後,《神農本草經》、《諸病源候論》等著作也以病作為治療目標,如以“常山截瘧”、“黃連治痢”等。
金元時期還出現了一批以病為辨治目的的“專病”性著作,如劉完素的《三消論》、熊笏的《中風論》等。
即便在近代的時候……
中醫學特別注重“辨證論治”的同時,也仍在運用“辨病”思維。
如中醫學對肺癆、肺癰、腸癰、溼疹、瘧疾、麻疹、水痘、天花、蛔蟲病等病的防治,也是基於辨病的思維。
因此,中醫學的辨病思維與辨證思維是同時存在的,交織在一起的。
可是……
陳路不知道為什麼。
明明辨病論治,比起辨證論治還要早。
而且還要成熟。
可偏偏到了今天的時候,卻逐漸消失殆盡了。
為什麼?
這或許就是極左極右的思維。
什麼意思呢?
因為現代醫學的發展,導致了西醫對於疾病的認識越發清楚起來。
而中醫這方面,卻沒有進步。
所以呢……
漸漸地。
為了凸顯出中醫的與眾不同,陳路一度認為,是現在負責中醫領域的那些站在中醫金字塔巔峰的人。
他們在左右這種思維。
他們不想讓中醫淪為西醫的附屬,也不想讓西醫來分走中醫的蛋糕。
說的明瞭一點。
其實,就是閉關鎖國。
沒錯!
中醫的理論,多少年沒有發展了?
一直都是老掉牙的那些東西拿出來,改了又改,改了又改,可是……改來改去,又回去了。
不是說中醫不行了。
只能說是……有些中醫醫生,變壞了。
或者說是,他們的水平變得不太行了。
中醫醫學,一直以來,都是在汲取百家之長的。
中藥從幾百種,到幾千種,到幾十萬種,包含了很多甚至是國外引進來的一些動植物藥物。
為什麼在宋朝時期中醫發展比較快啊?
金元四大家的出現?
是因為那時候的思想文化,也逐漸開化。
陳路自然是要打破這種觀念的。
……
言歸正傳。
陳路看著三人,不禁笑了起來。
“諸位,看病嘛,不是吵架。”
“講究的是一個求同存異的過程。”
,!
“也是一個講究療效的過程。”
“我並沒有否定辨證論治。”
“我只是覺得,應該把辨證論治和辨病論治相結合起來。”
“給患者更好的療效罷了。”
陳路沒有反駁他們。
因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