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1/5 頁)
其實人不一定要那麼“自由”才能獲得幸福,是吧?古人沒什麼他也很幸福呀,關鍵取決於人對生命的理解。
智懷:人跟他的靈魂的空間,要用物質來填滿,但不能侷限於物質。
黃慧珍:這是一個慣性,並不是非要這樣。我們老說西方中世紀黑暗,其實中世紀不是這樣的,一千多年,其實他一直在治病,治誰的病呢?治古羅馬的病。古羅馬當時就是太膨脹了,物慾橫流,他到了一定極限就存在不下去了,然後就有基督教來調整人的慾望。(王少農:對)讓人回到比較“低”的慾望,來緩解衝突。所以我們今天的復興很正常。
智懷:我們不能再走西方的老路。西方也在反思這個問題,調整很多做法,比如環保。
黃慧珍:西方的生活很“文明”,那是建立在不文明的基礎上。現在掠奪完了,又靠高科技繼續盤剝。所以這裡面很複雜。他帶來一個人類社會的全面運動,我們現在有很多事要做,不是僅僅靠建立信仰那麼簡單。
王少農:但我認為,有信仰就全部夠了。
智懷:信仰的建設是我們必須要做的工作,必須要有人去做。
王少農:再說具體點,基督教的信仰是依靠組織工作,我們要做的信仰建設不是那樣的。直指人心。
黃慧珍:要把信仰與宗教區別開。好像一提信仰,就是宗教。
王少農:其實宗教也挺好的。事實上沒有一個宗教認為自己是宗教。現在重提信仰,要充滿智慧。
智懷:我們提倡信仰,就是為了對應和諧社會,就是為了獻給和諧社會。
十六 黃慧珍:透過信仰建立心靈的秩序(4)
黃慧珍:也就是說,你們已經接受這個信仰(指和諧社會)了。這已經得到承認,我們的問題是如何履行。
智懷:對。言行一致。有信仰的人,研究信仰的人,信仰還不明確的人,是什麼狀態,我們都在關注。
黃慧珍:我的狀態是有信仰,但永遠不會信任何宗教。
智懷:信仰不僅僅是宗教。
王少農:對我來說,信仰僅僅是宗教就夠了。很多人都鄙視宗教,但我認為能做到宗教的地步就已經很不錯了。
黃慧珍:一個人自我意識力量強大的時候,就可以化解生命中的衝突,靈魂上的衝突,其實就不需要一個外在的引導者。內心越強大,就越不需要。所以我不可能信仰具體的宗教。我比較喜歡一個人,那就是奧修,他說人最終回到自身,信仰自己。最後真正的力量是跳回到自身,而各種宗教都說自己是真理,而這種真理是有衝突的。“真理”都有它的虛假性。只有回到自身。但中國人信仰很複雜,什麼都不能一概而論。
智懷:我們的信仰是包容的。對各種信仰充分尊重。希望出現信仰的大家族,大和諧。這也是信仰的一部分。
黃慧珍:對。允許每個人保持自己的信仰,只要他能安頓自己的生活。
智懷:您這是人性的信仰了,把信仰人性化,其實就是信仰的底線。一個人只能依靠信仰變得更好,不能變得更壞。把人變壞的絕不是信仰,把人變好的不是信仰也是信仰。
王少農:智懷真是位禪者。黃老師,您剛才談到文藝復興,我覺得具有可比性。不是人具有可比性,而是事情具有可比性。我同意您的觀點,我們做的工作客觀上講就是糾正西方犯下的錯誤。(黃慧珍:沒錯)因為中國是跟著西方的,它們的錯也帶給了我們。
黃慧珍:這條路還在走,知道它有問題,但我們還是改變不了這個慣性。
王少農:我意識到,與其說貪婪是西方帶給我們的,不如說是我們的本性。
黃慧珍:不能說是西方帶給我們的,而是資本本身就是要擴大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