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1/4 頁)
治國之道,文武雙全,同樣需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象後世的早產兒大送王朝那樣重文輕武是完全不行的,雖然國家繁華無比,精神文明建設不錯卻也經不起異族的不停騷擾終於導致國家崩散,皇家妃子子女都被蠻族抓去暖床侮辱去了。
一味的重武也不行,原本歷史上唐朝後期的藩鎮割據就是一個明證。當然這些李好不能直接就拿出來和李二講的,要不然李二不立刻和他翻臉才怪。他講的是國家的安穩和朝廷官員的清明以及為政能力非常有關係的,文官不貪財,武官不怕死固然重要,但是一個庸官和一個明官也是有區別的。
軍方現在有一個參謀制度和相應的軍功獎勵制度,還有一個皇家軍事學院的構想,但是文官呢?文官是不是應該也有一個相應的制度來解決呢?有時候文官的一個決策的對錯帶來的影響也很重要的。那麼是不是所有的朝廷中央幹部都需要從基層幹起,積累一定的經驗才能晉升,不能因為他的才氣過人深得隆恩就火速提升了。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有沒才華在基層幹下就能完全看的出來,而不是靠嘴巴說出來的。
這些其實唐初的時候執行的很好的,但是到了後來就慢慢的變質了,所以把這種制度也需要形成一個必須執行的硬性規定永久執行下去才行的。同時官員自身的素質也是需要培訓的,畢竟靠幾本四書五經培養出來的人有幾個能象那些名臣一樣風華絕代的?而且大唐那麼多的官員也不能保證每個官員都能成為名臣的,那麼給所有的官員培訓一些忠君愛國的思想和民生經濟之學也是必須的。
這樣的話同樣需要一所學校來培養未來的官員的,而不是直接透過科舉就能從官的。想想後世的那些考了幾十歲還中不了舉的人,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李好就覺的鬱悶,這樣的人就算能中舉讓他為官對國家來說又又多少用處?
每個想要進入大唐朝廷為官的人都要進行一次公務員考核才行的,不同的職務有不同的考核方法。而不是單純的透過科舉就完成了,那只是在選文人而不是選官員。那樣的人有才能的人就是這個國家的福氣,沒才能的人可能就會因為決策失誤給這個國家帶來無窮的傷害的。
他的這個公務員考核制度的觀點李二並沒全部認同,畢竟李二曾為他自己搞的科舉制度大力稱讚過的,天下英雄盡入吾彀呢。不過李好說的治國之道文武雙全的他倒是能接受,官員需要實踐培訓也是能接受的。李二自己可是不僅軍事能力很強,他的治國能力同樣也不差的,而且也接觸過基層的。
其他的就不置可否了,李好也沒覺得自己的觀點能全部讓李二接受,只要李二能接受自己說的一半就不錯了,他後世也不是什麼治國大能。他只是一個教師而已,很多觀點也只是從論壇灌水得來得。
最後的地方政府軍政分開也是必須的,如果地方官員擁有過多過大的權利這也是一個不穩定的因素。當然如果大唐沒有能夠快速移動的交通的話,軍政分開就是利弊各半了,但是如果大唐所有的水泥路全部修好,國力強盛那麼軍政分開就是必須的了,這樣也能斷絕地方叛亂的武裝力量。
這個時候的大唐是以周縣管民事和軍墾,兵府諸衛管軍事的,只有安史之亂後給了各地的藩鎮軍政大權,才導致後來的藩鎮割據之亂的。所以李好的這個說法是深得李二的認同,不過聽李好說如果沒有便利的快速移動的交通這種制度利弊各半還是把李二嚇了一大跳,幸好來了這麼一個高人給自己整出了水泥路。看來為了大唐江山的永久著想,還是得加快水泥路的修建了,到時全國就能如自己的手臂一般好使喚了。
;
☆、第七十五章 國子監(文)
李好和李二海吹了一番後帶著濃濃的醉意在武順妹妹和武女皇的扶持下搖搖晃晃的跟著武氏一起出了宮坐上四論